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凝血相关指标变化
【6h】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凝血相关指标变化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是一个关于静脉内溶栓前后纤溶系统及相关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抗纤溶酶、XIII因子、纤溶酶原、血小板等指标在溶栓前后的改变及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性发生的相关性对溶栓机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材料与方法: (1)选择80例发病后7小时静脉内溶栓的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为0.8mg/kg-1和0.9 mg/kg-1两组(0.8mg?kg-1组:0.8毫克rt-PA/公斤体重、0.9mg?kg-1:0.9毫克rt-PA/公斤体重)。 (2)静脉采血,观察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及溶栓后24小时的凝血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因子XIII、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血小板。 (3)溶栓后24小时内的颅内出血性转化情况,比较其与上述各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纤维蛋白原在溶栓后2小时较溶栓前降低,溶栓24小时后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在溶栓后2小时较溶栓前升高,溶栓24小时后下降,接近于溶栓前水平;D-二聚体在溶栓后2小时较溶栓前升高,溶栓24小时后降低,但仍高于溶栓前;XIII因子水平在溶栓后2小时略微降低,溶栓24小时后进一步下降,且明显低于溶栓前水平;α2-抗纤溶酶水平在溶栓后2小时较溶栓前下降,溶栓24小时后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纤溶酶原水平在溶栓后2小时较溶栓前下降,溶栓24小时后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血小板在溶栓治疗后低于溶栓前,尤其是溶栓24小时后。 (2)凝血相关指标及血小板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溶栓后早期出血性转化患者溶栓后2小时、24小时后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高于无出血者,其溶栓24小时后的D-二聚体水平亦高于无出血者。其余凝血相关指标在出血组及无出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1)纤维蛋白原、因子XIII、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血小板都发生明显变化,与纤溶作用机制相符。 (2)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故从经济学价值上建议选用0.8 mg/kg-1药物剂量。 (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可能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关,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溶栓后出血性事件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