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6h】

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其患病率高、控制率低、致残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在已建立的小型“老年高血压及危险因素”数据库基础上,本文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面作以下分析: 研究一:通过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NBPF)和24小时血压变异性(24h BPV)的关系,提出一种24h BPV新的评估方法,以确立其在高龄老年人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所建数据库信息,对1441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记录进行分析,计算:(1)每个记录的24h BP的标准差(SD)和作为白天和夜间BP的加权SD(wSD);(2)NBPF幅度。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图评估其中345例的左室质量(LVM)和216例的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24h BP SD明显>24h BP wSD。NSBPF直接与24h SBP SD相关,而与24h SBP wSD关系较弱并呈负相关。SBP wSD与C-IMT、LVM改变显著相关。结论:24h BP wSD可明显减少NBPF的影响,并且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性较好。作为反映24h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BP wSD优于24h BP SD。 研究二:从代谢因素角度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老年高血压及危险因素”数据库信息,根据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清尿酸水平结果,159例高龄老年患者分为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组(n=46)、高血压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组(n=66)和正常对照组(n=47),对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图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IMT以及脉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简单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血清尿酸与C-IMT改变显著相关。结论: 高血清尿酸水平,独立于血压因素之外,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高尿酸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害。 研究三:进一步探讨了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控制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其干预策略。方法:基于所建数据库信息,对20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单纯夜间血压控制不良组(n=102)和全天血压控制均在正常范围组(n=106),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降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左室相关参数、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B+ACEI/ARB组合比利尿剂+ACEI/ARB组合,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控制方面更为有效。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C-IMT显著正相关;CCB+ACEI/ARB药物组合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