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均匀波的反射与透射研究
【6h】

非均匀波的反射与透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WKB方法

1.3 解析转移矩阵方法(ATMM)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波的传播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光的反射与折射及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

2.2.1 光波的基本方程

2.2.2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2.2.3 分层介质中传播的基础理论

2.3 转移矩阵理论

2.3.3 光波导中的转移矩阵方法

2.3.4 薛定谔方程和转移矩阵方法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反射系数公式

3.1 引言

3.2 公式

3.3 讨论及结论

3.3.1 单层介质

3.3.2 双层介质

3.3.3 三层介质

3.3.4 其他复杂情况

3.3.5 和WKBJ近似方法的比较

3.3.6 应用讨论

3.3.7 TM波的情况

3.5 本章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物质波在非均匀势场中传播的反射系数公式

4.1 引言

4.2 公式

4.3 量子隧道效应

4.3.1 所得公式验证

4.3.2 共振条件(Resonance Condition)

4.3.3 单势垒情况

4.3.3 双势垒情况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内容回顾及结论

5.2 对未来的展望

5.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每层的厚度足够小而层数足够多的情况下,折射率连续改变的介质实质上相当于由许多层折射率均匀的薄膜堆积而成,可以采用解析转移矩阵方法代替数值计算来精确确定非均匀介质的反射系数。通过定义总波数,其包括了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介质中传播的主波和子波的累计贡献,最终在没有引入任何近似的情况下得到了非常简洁的常规形式的公式,且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
   所得公式表明,除了环境与该介质的上下表面之间的折射率之外,反射系数只依赖于主波和子波所累计的总的位相贡献。
   与传统的WKBJ比较,由于WKBJ忽略了子波反射,所以是近似的结果而本文得到的结果是精确结果。
   根据所得的公式,本文研究了光波在单层介质、双层介质、三层介质、折射率分别呈指数分布、高斯分布、正弦分布的介质的反射和透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际上本文的结果可以计算任意折射率分布的介质。
   本文对光的反射与透射的研究结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各种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的传感器或者测量装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当是可以根据其来指导薄膜工艺中的厚度控制或材料选择,只要厚度的改变或者折射率的改变满足所推导出条件,则反射率与透射率保持不变。这些结果对诸如红外薄膜、太阳能薄膜等热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物质波在非均匀势场中的反射及透射几率时,由于薛定谔方程与光波导方程的近似性,含时薛定谔方程类似于菲涅尔方程而与时间无关的薛定谔方程则类似于亥姆霍兹方程,势场分布类似于折射率分布,能量本征值对应于光波的传播常数,高折射率区域相当于势阱而低折射率区域相当于势垒,因此将分析光波导中所应用的解析转移矩阵方法应用于分析薛定谔方程中。最终在没有求解薛定谔方程,而且没有引入任何近似的情况下,通过定义总波数,得到了非常简洁的表达式且物理意义清晰。
   在所得公式中,整个的反射与透射几率除了环境、势垒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参数外,只依赖于主波和子波总的累积相移。同时公式不受德布罗意波长和能量范围大小的局限。
   本文得到的结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基本的量子现象,例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反射、量子粒子和隧道共振等。利用该结果分别研究了抛物线型单势垒情况、方型双势垒情况、抛物线型双势垒情况以及置于外场中的双势垒情况。
   从光波反射系数公式和物质波的反射系数公式来看,两者一个统一的形式,这样就将光波、物质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反射及透射问题统一起来,理所当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