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疗养院一卡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6h】

数字化疗养院一卡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数字化疗养院及一卡通系统概况

2.1 疗养院业务流程介绍

2.2 数字化疗养院的特点

2.3 数字化疗养院一卡通系统概况

2.4 小结

3 数字化疗养院一卡通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一卡通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3.2 一卡通系统需求分析

3.3 疗养院一卡通系统设计

3.4 小结

4 数字化疗养院一卡通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4.2 识别卡的选择

4.3 FC SAN的实现

4.4 一卡通关键过程实现

4.5 主要数据表结构

4.6 小结

5 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

5.1 系统测试主要目标

5.2 测试内容和方法

5.3 测试结果及性能分析

5.4 系统性能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疗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形式下市场化和干部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疗养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疗养院。在构建数字化疗养院的过程中,实现了医疗体检流程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但是,对整体业务缺乏统一的信息建设规划,致使各项业务相对独立,数据不能共享,导致了信息孤岛的产生,无法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化。
  本文以华东疗养院建立一卡通系统为基础开展研究,探索整合和优化数字化疗养院业务流程的方法。疗养院业务流程既不同于以治疗为主的医院,也不同于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度假村,它是以疗养康复、健康体检为主,兼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等多功能服务。因此,疗养院一卡通系统建设没有成功案例可循,只能结合数字化疗养院的特点,参考其它行业一卡通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在国内医院,已逐步实施以磁卡和条码卡为载体的一卡通系统,但是识别卡安全性能不高,仅作为病人身份信息的载体,所有的资金往来,都是在后台数据库进行转换,没有在识别卡上建立资金账户分区,实现识别卡和数据库双重验证。而且,一卡通系统的应用面有限,主要集中在诊疗和住院环节,没有覆盖到餐饮、门禁、购物等其它消费环节,这些都反应了一卡通系统应用和设计上的不足。
  本文详细论述了疗养院一卡通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过程,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遵循“信息共享,集中控制”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立密钥管理体系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在一张卡上实现多种功能不同的智能管理和应用。通过对异构子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全面整合业务流程,消除信息孤岛。为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条件,避免铺设专用网络,通过安装串口协议转换器,使某些支持RS-485通讯的硬件设备支持网络通讯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简称TCP/IP协议),将整个系统都运行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上,统一网络平台。最终实现了系统“一卡、一库、一网”的稳定运行,应用范围涵盖健康体检、娱乐保健、餐饮管理、卖品购物、考勤管理和门禁管理等方面。
  2)资金账户设置灵活,并在识别卡和数据表中分别建立不同资金账户。为满足不同消费的需要,将传统一卡通系统的单账户设置转变为多账户设置,如设置通用账户和专用账户两大类。通用账户中的资金可用于所有消费点,而专用账户中的资金只能在特定消费点消费。在数据表中,为每个资金账户设置唯一账户类型编号,用于账户区分,刷卡消费时,根据消费点的属性设置,系统自动分析能够调用的账户金额,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在识别卡的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上,划分不同的账户资金存储分区,并与数据库中的资金账户同步。
  3)提高了识别卡和资金账户的安全性,实现识别卡和数据库的双重认证。刷卡过程中,不仅通过核对数据表中卡的状态位,验证识别卡的可用性,还通过比对识别卡中账户信息与数据库中账户信息,验证识别卡的有效性,杜绝复制卡或非法篡改卡的使用。此外,资金的结转,在数据库和识别卡上同步进行,并建立数据回滚机制,防止识别卡中账户资金与数据库中账户资金不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以数字化疗养院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全面整合和优化疗养院业务流程,实现了“一卡在手,全院通行”。最后,本文通过LoadRunner测试软件设置虚拟用户并发数,分别在单事务场景和混合事务场景下,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找出系统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性能优化方案。经过实验验证,能够支持200个虚拟并发用户正常运行,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