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银行角度看非标金融产品的形成、发展、风险及监管建议
【6h】

从银行角度看非标金融产品的形成、发展、风险及监管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1章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概况及分析

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1.2 经营状况

1.3 融资情况

第2章 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的变化过程

2.1 政府融资平台政策要点

2.2 监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第3章 非标金融产品在银行端的操作方法

3.1 非标金融产品的定义

3.2 信托收益权的主要模式

3.2.1 模式一:持有的信托收益权模式

3.2.2 模式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类信托收益权

3.2.3 模式三:证券资产管理模式下的信托收益权

3.2.4 模式四:同业业务模式下的信托收益权

3.3 信托收益权买入返售的主要模式

3.3.1 模式一:抽屉协议模式

3.3.2 模式二:三方协议的买入返售模式

3.3.3 模式三:两方协议模式

3.3.4 模式四: 假丙方模式

3.3.5 模式五:配同业存款模式

第4章 非标金融产品的意义及风险点

4.1 客户角度分析

4.2 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第5章 监管政策建议

5.1 完善商业银行报表体系

5.2 建立同业业务的电子化平台

5.3 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5.4 推进非标金融产品标准化

5.5 成立统一的非标金融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1年开始,非标金融产品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政府性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敏感性行业。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非标金融产品的模式衍变得多种多样。在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非标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出台各类文件予以规范的时候,本文试图通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为例,从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融资结构的变化来分析非标金融产品出现的市场原因。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非标金融产品的风险点,并提出现阶段的监管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