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CBCT评价
【6h】

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的CBCT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2.文献回顾

2.1隐形矫治技术发展回顾

2.2 隐形矫治适应征

2.3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研究

2.4 传统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技术

2.5 隐形矫治疗效评价方法

2.6 CBCT在正畸领域的应用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器材

3.2 研究对象

3.3 CBCT测量

3.4 预期牙移动数据获取、测量

3.6 统计分析

4. 结果

4.2 上颌磨牙三维方向移动测量结果

4.3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移动比较

4.5 附件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影响

5. 讨论

5.2 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评价

5.3 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牙移动方式

5.5 前牙支抗情况

5.7 研究意义及临床提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CBCT三维测量评估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
  方法:选取运用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行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病例,使用微种植体或Ⅱ类牵引增强前牙支抗,于治疗前及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完成后拍摄CBCT。使用SimPlant11.04软件测量上颌磨牙三维方向移动量和切牙近远中向移动量,与ClinCheck软件中的预期牙移动量作比较,并观察附件对磨牙三维方向移动的影响。使用SPSS19.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
  结果:共收集15例病例,其中5名男性,1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27岁8个月。第一磨牙的平均远移量为1.83±1.01mm,预期移位表达率为81.33%(磨牙实际位移量/预期位移量);第二磨牙的平均远移量为2.02±1.00mm,预期移位表达率为83.82%。与预期移动量比较,第一磨牙实际平均压入0.99mm,远中倾斜3.57°,颊向倾斜3.61°;第二磨牙实际平均压入1.88mm,远中倾斜4.65°,颊向倾斜4.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第一磨牙相比,第二磨牙有更明显的压入(P<0.05),而其余方向上的移动量无统计学差异。有无附件对磨牙移动无统计学差异。切牙的实际与预期近远中向位移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Invisalign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伴有轻微的压入、远中倾斜和颊向倾斜。附件对磨牙远中移动无明显影响。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时,使用种植支抗或Ⅱ类牵引能够有效控制前牙支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