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根据前颅底解剖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参考坐标系评价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的疗效
【6h】

根据前颅底解剖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参考坐标系评价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的疗效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前颅底骨性结构的生长

2. 前颅底解剖结构重叠法的提出

3. 上颌骨的生长特点及前方牵引矫治的生物学基础

4. 骨性III类患者在生长发育期的上颌骨生长变化特点

5.针对上颌发育不足的矫形治疗

6. 上颌前牵引合并快速扩弓

7. 上颌前牵引矫形治疗的时机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装置的设计制作和临床使用

3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

4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5. 研究方法

6 前颅底解剖结构的评价方法

7 确定头影测量评价指标

8.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测量误差的检验

2.上颌骨治疗前后差异比较

3.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发展史

2. 矫治原理

3. 治疗时期的选择

4. 矫治器设计与上颌骨移动方式

5.前颅底骨性结构的生长

6. 坐标系的建立

7. 建立重叠坐标的注意事项

8. 样本的选取

9.矫形力的作用效果

10. 描片误差的处理

11.影像学的进展以及前颅底结构的未来发展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临床病例报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综述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根据前颅底解剖结构的稳定性为基础建立参考坐标系,评价上颌骨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择20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的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的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为对照组,运用前颅底解剖结构重叠建立坐标系对矫治(观察)前后的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矫治后的上颌长度(Ptm-ANS)平均增加2.08 mm,对照组为1.34 m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SNA和代表上颌骨相对位置(A-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上颌骨矢状向相对位置(S-Ptm)平均前移约0.23mm,对照组为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前颅底解剖结构的稳定性重叠建立参考坐标系可以更为全面地综合评价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后颌骨硬组织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