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带状体突触分布和形态及噪声作用致带状体突触的亚细胞结构改变
【6h】

带状体突触分布和形态及噪声作用致带状体突触的亚细胞结构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斑马鱼听功能以及带状体突触等听觉结构的发育改变

1.1前沿

1.2材料和方法

1.3实验结果

1.4讨论

1.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非阈移噪声暴露后听觉损害的带状体突触亚细胞结构损伤

2.1前沿

2.2 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总长度从12-46mm的斑马鱼的听力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估听觉诱发电位,观察球囊毛细胞和带状体突触的形态学变化,为下一步噪声性聋模型打下基础。以及验证在105分贝宽带噪声暴露2小时的条件下,豚鼠听功能和带状体突触亚细胞结构的改变,探讨带状体突触的损伤与阈上听功能损伤的联系,明确带状体突触损伤介导的噪声性聋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根据斑马鱼总长度(年龄)分为7组。随后,确定成年斑马鱼的听频范围,测定其发育中听觉诱发电位阈值变化,研究球囊毛细胞发育变化以及带状体突触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变化。噪声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1DPN,1WPN和1MPN三个亚组)。噪声组动物经过105分贝宽频噪声暴露2小时。测定正常组和噪声组实验豚鼠的听功能,观察带状体突触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相关蛋白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斑马鱼的听力变化与形态学结果如下:1、听觉敏感度和 TL(年龄)相关,听频范围不变;2,毛细胞数量至成年期末期不断增加,主要位于球囊后部分;3,毛细胞的高度和直径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异性,毛细胞密度、Ribeye b蛋白表达模式和带状体大小的改变与TL(年龄)相关,并与AEP阈值变化基本一致。噪声后实验动物CAP振幅未恢复正常,但带状体突触受损后的的修复为部分可逆,损伤主要发生在内毛细胞的蜗轴侧。Ribeye A-domian和 Piccolo的mRNA表达量在噪声后不能恢复。
  结论:首次检测到斑马鱼更宽的听频范围(100Hz-12 kHz),听觉敏感度的变化与球囊的形态变化相一致,并揭示球囊的发育和斑马鱼听觉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尽管短暂低声强的噪声暴露后造成带状体突触的大规模损伤,但未产生持久性阈移。CAP振幅的下降提示带状体突触在声音强度和时间处理能力的下降,揭示隐藏的听力损失是突触病的性质。形态学结果提示损伤主要发生在内毛细胞蜗轴侧,并且带状体突触部分蛋白的mRNA表达在噪声后存在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