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在草鱼、鲤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6h】

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在草鱼、鲤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文献综述:合成氨基酸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1 概述

2 晶体氨基酸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3 影响晶体氨基酸利用的因素

3.1 晶体氨基酸的溶失

3.2 氨基酸的吸收不同步

3.3 饲料pH

3.4 其它因素

4 改善晶体氨基酸利用率的途径

4.1 提高投饲频率

4.2 缓释处理氨基酸的效果

5 氨基酸在消化道的吸收

6 存在问题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引言

第一章 低豆粕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生长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晶体与微囊赖氨酸水中溶失率

2.2 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2.4 草鱼摄食各组饲料后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5 草鱼摄食各组饲料后血浆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第二章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l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数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晶体与微囊氨基酸水中溶失率

2.2 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2.4 鲤鱼摄食各组饲料后不同时间段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5 鲤鱼摄食各组饲料后不同时间段血浆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鱼类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能力

3.2 微囊氨基酸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影响氨基酸利用率的其它因素

第三章 低鱼粉低豆粕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清总游离氨基酸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数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氨基酸水中溶失率

2.2 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2.4 鲤鱼摄食各组饲料后不同时间段血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5 鲤鱼摄食各组饲料后不同时间段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2.6 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鱼肠道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2.7 氨基氮排泄率

2.8 生产lkg鱼成本

3 讨论

3.1 晶体与微囊氨基酸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鲤鱼肠道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3.3 氨基氮排泄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验一:低豆粕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生长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为考察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豆粕含量为23%(高豆粕组),15%(低豆粕组)的两种实用饲料,在低豆粕饲料中补充晶体赖氨酸或微囊赖氨酸,使赖氨酸达到与高豆粕组一致的水平,共四个处理组,即高豆粕组、低豆粕组、低豆粕+晶体赖氨酸(晶体Lys组)、低豆粕+微囊赖氨酸(微囊Lys组),每处理设3个平行。饲养平均体重为49.0±2.0g的草鱼8周。
   结果表明,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279.3%、239.7%、245.6%、277.5%,饲料系数为1.62、1.88、1.85、1.62。与低豆粕组相比,添加晶体赖氨酸对草鱼生长无改善(P>0.05),而添加微囊赖氨酸则提高草鱼增重率15.8%(P<0.05),降低饲料系数0.24(P<0.05),在增重率与饲料系数方面达到与高豆粕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对草鱼摄食上述四种饲料0、1、2、3、4、5h后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微囊赖氨酸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与高豆、低豆粕组一致,即在饲后3h达到高峰,而添加晶体赖氨酸使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提前。晶体赖氨酸经微囊化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P<0.05),仅相当于晶体赖氨酸的28.37%。
   实验二: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为考察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鱼粉含量前期为15%,后期为10%的高鱼粉饲料,以及鱼粉含量前期为10%,后期为5%的低鱼粉饲料,在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蛋氨酸,使赖氨酸、蛋氨酸达到与高鱼粉组一致的水平,共四个处理组,即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低鱼粉+晶体赖氨酸、蛋氨酸(晶体AA组)、低鱼粉+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微囊AA组),每处理设3个平行。饲养平均体重为5.0±0.5g的鲤鱼8周。
   结果表明,全期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29.7%、831.6%、853.4%、903.7%,饲料系数为1.21、1.34、1.30、1.24。与低鱼粉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鲤鱼生长无改善(P>0.05),而添加微囊氨基酸则提高鲤鱼增重率8.67%(P<0.05),降低饲料系数0.10(P<0.05),在增重率与饲料系数方面达到与高鱼粉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对鲤鱼摄食上述四种饲料0、l、2、3、4、5h后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与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一致,即在饲后3h达到高峰,而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浆总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提前。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经微囊化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P<0.05),仅相当于晶体氨基酸的28.4%(赖氨酸)与4.9%(蛋氨酸)。
   实验三:低鱼粉豆粕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清总游离氨基酸与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为考察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鱼粉含量为12%,豆粕为21%的高鱼粉豆粕饲料;鱼粉含量为8%,豆粕为14%的低鱼粉豆粕饲料;在低鱼粉豆粕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蛋氨酸,使赖氨酸、蛋氨酸达到与高鱼粉豆粕组一致的水平,分别为晶体氨基酸组与微囊氨基酸组;同时在低鱼粉豆粕中补充2倍晶体赖氨酸、蛋氨酸,为2倍晶体氨基酸组;在晶体氨基酸组基础上,将补充微囊与晶体氨基酸的差价转换成鱼粉含量,并保持与微囊氨基酸组价格相同,为同价格组。共六个处理组,每处理设3个平行。饲养平均体重为2.4±0.3g的鲤鱼8周。
   结果表明,全期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2030.6%、1843.6%、1899.8%、1942.0%、1895.3%、1924.3%,饲料系数为1.11、1.22、1.18、1.16、1.19、1.17。与低鱼粉豆粕饲料相比,摄食添加晶体氨基酸的两组饲料对鲤鱼生长无改善(P>0.05),而摄食添加微囊氨基酸饲料则显著提高鲤鱼增重率5.3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17%(P<0.05);微囊氨基酸组各项生长指标在数值上优于同价格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鲤鱼摄食上述六种饲料0、l、2、3、4、5h后的血清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与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表明,微囊氨基酸组与高鱼粉豆粕组、低鱼粉豆粕组的血清总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在饲后3h达到高峰,而晶体氨基酸组、2倍晶体氨基酸组、同价格组血清总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提前。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升高(P<0.05);补充晶体氨基酸饲料的水中溶失率显著高于补充微囊氨基酸的饲料(P<0.05)。鲤鱼前肠Na+K+-ATP酶活力大小顺序为:微囊氨基酸组>2倍晶体氨基酸组>同价格组>晶体氨基酸组>高鱼粉豆粕组>低鱼粉豆粕组,在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能显著提高鲤鱼前肠Na+K+-ATP酶活力(P<0.05)。鲤鱼摄食晶体氨基酸组饲料比摄食低鱼粉豆粕组饲料其氨基氮排泄率显著提高了60.24%(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