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6h】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1.1篮子鱼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现状

1.2 点篮子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1.3 脂肪营养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1.4 鱼类脂肪肝的发生及其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的影响

2.1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脂肪是水产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在饲料中的含量需适宜。本论文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以6种脂肪水平的人工饲料投喂点篮子幼鱼56天,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性能、体成分、体脂沉积、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为生产点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对脂肪这一营养成分含量需求方面的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通过添加鱼油和豆油(1:1)等比例混合油,配制6组脂肪水平分别为4.16%、7.42%、10.68%、14.20%、16.56%、19.62%的等氮饲料,标号依次为L1、L2、L3、L4、L5、L6。以初始体重28.09±0.60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经过八周的饲养,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L3和L4组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5),且两指标均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L1与L6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四组(P<0.05);肌肉蛋白、水分及灰分与饲料脂肪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肝脏水分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点篮子鱼生长及鱼体成分分析,点篮子鱼饲料中脂肪适宜添加量为10.68%~14.20%,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点篮子鱼饲料中脂肪的最适添加量为13.94%。
  2、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饲养方案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脂肪含量递增,肝脏粗脂肪在L1-L3组间增加显著(P<0.05),L1组腹腔脂肪含量最低,与L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L2组与L3、L4、L5及L6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CF)、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在 L1-L2组间显著提高(P<0.05),之后肥满度趋于稳定,脏体比与肝体比略有增加;肠脂比(MFI)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C22:6n-3(DHA)比C20:5n-3(EPA)更容易在点篮子鱼肌肉沉积。
  野生点篮子鱼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实验鱼(P<0.05),各实验组C12:0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鱼,同时,除L1与L2组,其它各实验组C16:0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鱼;在肌肉MUFA含量上,各实验组与野生鱼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鱼PUFA含量与L1组相近(P>0.05),显著低于L3~L6组(P<0.05),野生鱼C20:4n-6(ARA)含量显著高于实验鱼(P<0.05),而DHA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实验鱼(P<0.05),同时n-3/n-6系数显著低于实验各组。
  3、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养方案同1,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为L2~L4时胃蛋白酶活力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幽门盲囊,L2、L3组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肠道以中肠L4组蛋白酶活性最高,与其它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4组肝脏的蛋白酶活性也最高,与L2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幽门盲囊和肝脏脂肪酶活性较低,不受脂肪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 L3时,前肠脂肪活力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胃、肠道淀粉酶活性较低,随着脂肪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幽门盲囊L3、L4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AST和AL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显著降低后升高,分别在L3、L4达到最低,L3,L4和 L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L3,L4和L5组UREA含量则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