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柔性供应机制下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决策——期权供应合约研究
【6h】

柔性供应机制下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决策——期权供应合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标与主要贡献

1.3研究方法

1.4研究流程

2文献综述

2.1报童理论

2.2供应渠道整合

2.3柔性供应合约及与本研究的比较

2.3.1补货政策

2.3.2数量柔性合约

2.3.3产能预订合约

2.3.4期权供应合约

3基本的报童模型

3.1基本报童模型的建立

3.1.1从分销商角度出发的决策

3.1.2从渠道整体角度出发的决策

3.2基本报童模型的分析

3.3建立期权供应合约的必要性

4期权供应合约模型

4.1模型概述

4.2供应渠道结构及模型假设

4.3分销商和制造商的决策模型

4.3.1分销商的决策模型

4.3.2制造商的决策模型

4.3.3供应渠道的总利润

5模拟数值分析

5.1分销商决策的数值分析

5.1.1期权执行价格对分销商初始订货水平的影响

5.1.2不同的市场需求水平与期权执行量的关系

5.1.3分销商总利润的比较

5.2制造商决策的数值分析

5.2.1制造商的生产决策

5.2.2制造商总利润的分析

5.3制造商和分销商的总利润之间的关系

5.4期权供应合约的效率

5.5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型

5.6新增收益的来源分析

5.6.1从分销商的角度出发

5.6.2从制造商的角度出发

6结论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已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分销商订购生产提前期长、销售期短、市场需求高度不确定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贬值的产品时,期望得到更多的柔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降低缺货损失和持有成本。而制造商则期望生产更稳定,承担更小的风险,因此通常不愿意向分销商提供更多的柔性。可见,制造商和分销商对于订货柔性的期望是相背的。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柔性供应机制——期权供应合约,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解数学模型得出了分销商的最优订货决策即初始订货量、期权的最优购买量和最优执行量;以及制造商的生产决策,即采用低成本模式生产的产品数量。 本文结合管理含义,分析了以上决策,推理出有关初始订货量和期权的最优执行量的八个推论。研究结果表明,分销商期权的最优执行量与其单位缺货损失、其在市场销售的单价、期权的执行价格,以及期末分销商滞销产品的单位残值四个参数相关。通过模拟数值研究,分析了本文建立的期权供应合约机制对供应渠道、对制造商和分销商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和分销商的总利润不能同步实现最大化;制造商是期权供应合约的最大受益者,供应渠道其次,分销商的最小;制造商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期权执行价格,可从供应渠道中抽取任意比例的利润。 为了能达成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协议,本文提出了因采用期权供应合约带来的新增收益的利润分配原则,即按照制造商和分销商各自承担的风险大小分配,并建立了模型。这样,制造商在制定期权的执行价格时,不会为了追求其单方利益而不断地抬高价格,使分销商不乐意接受或无法承受,从而使合约机制得以继续。最后,分析了新增收益的来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