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NSE及脑组织中TNF--α的影响
【6h】

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NSE及脑组织中TNF--α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1.1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2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Ca2对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1.3 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1.4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NSE的变化及意义

2 中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1 脑之论述

2.2 中医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3 针灸对颅脑损伤治疗的概况

3.1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机制的研究

3.2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TBI大鼠模型动物制备的实验研究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及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步骤

2.3 模型评价手段

2.4 针刺治疗方案

2.5 针刺治疗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的评价

2.6 动物取材方法及HE染色

2.7 HE染色病理切片的制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术后大鼠生命体征与行为功能评价及分析

3.2 针刺治疗后大鼠行为功能评价及分析

3.3 光镜检测

3.4 血清中NSE表达量的检测

3.5 脑组织中TNF-α含量变化的检测

4 讨论

4.1 针刺治疗TBI腧穴的选择

4.2 实验研究的创新点

4.3 针刺对大鼠脑组织内的TNF-α的含量和血清中NSE表达量的影响

4.4 怎样在动物模型制造的过程中减少动物的死亡

4.5 本实验全部选取雌性大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4.6 颅脑损伤治疗阶段的划分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介入针刺治疗,其脑组织中TNF-α和血液中NSE的表达与针刺的关系,探索针刺治疗颅脑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 方法:选用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针刺治疗组(针刺1组、针刺2组),使用eCCI制备TBI模型(除空白组外)。针刺1组于造模后第2天介入针刺治疗,针刺2组于第9天介入针刺治疗。取人中,双侧曲池,双侧足三里穴位,分别在脑损伤后第9日、第16日进行观察、取材、检测相关指标: (1)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行走能力及平衡能力。 (2)通过HE染色的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的改变。 (3)利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血清中NSE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针刺对颅脑损伤大鼠模型脑组织中TNF-α和血液中NSE的含量有影响。于打击后第9日和第16日分别观察针刺1组、模型1组、针刺2组、模型2组老鼠的神经功能、行走能力及平衡能力,结果显示针刺1组的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比针刺2组、模型对照组好,比空白组稍差。针刺2组的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比模型对照组好。 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空白组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密集,可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大体形态,无细胞死亡;模型组皮层神经细胞较少、神经元皱缩、胞质深染、核不清晰,有坏死神经细胞;针刺各组胶质细胞增多、凋亡小体减少、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神经元形态接近正常,坏死面积缩小,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在大鼠颅脑损伤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脑组织中TNF-α和血液中NSE的含量,模型组、针刺组同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1组和针刺2组比较有较显著的差异(P<0.01);针刺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针刺介入治疗在颅脑损伤后时间应尽可能早,更有利于发挥针刺对脑组织损伤的调控作用,抑制脑组织中TNF-α的释放和血清中NSE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