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60例细菌性及其混合感染阴道病的临床分析及中医证型探析
【6h】

360例细菌性及其混合感染阴道病的临床分析及中医证型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资料制定

2.2 标本采集

2.3 检测方法

2.4 结果判读

2.5 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3.1 BV患者感染状况分析

3.2 BV患者就诊原因分析

3.3 BV及其混合感染白带性状分布特征

3.4 BV及其混合感染患者年龄分布特征

3.5 BV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分析

3.6 BV及其混合感染患者相关病史临床分布特征

3.7 BV及其混合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3.8 BV中医证型归属分布特点

4 讨论

4.1 BV临床发病特征

4.2 BV及其混合感染临床比较分析

4.3 BV中医证型归属分布特点

4.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1.现代医学对BV的研究及认识

1.1 BV的发病机理

1.2 BV常见的几种诊断方法

1.3 BV的西医治疗

1.4 BV的危害及预防

2 中医学对BV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BV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BV的中医治疗

3.细菌性阴道病混合感染的研究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细菌性阴道病(BV)及其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需氧菌性阴道炎(AV)等的混合性感染的临床发病特征,同时依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其中医证型归属分布特点,为临床上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深入认识、诊断与彻底治愈提供帮助,为中医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提供广泛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空间,为中医药的干预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西电集团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36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并行结果分析(观察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阴道乳杆菌、阴道清洁度、酶学阳性反应等)。制定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进行相关信息(包括病史、中医证候四诊信息及西医诊断等)采集,核证无误后对每例患者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将相关资料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临床发病特点及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为其主要就诊原因,亦有11.1%者无典型临床症状者;其发病集中于21~50岁年龄阶段女性,尤以21~30岁之间最多见;典型的BV患者白带为灰白均质状,当其白带性状改变时需考虑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可能。BV混合感染较多见,占到36%(128/360),其中以合并VVC者最多见,共56例,占到43.8%。 2.细菌性阴道病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在临床表现(外阴瘙痒、外阴烧灼或疼痛)、有无宫腔操作及糖尿病史的分布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临床表现(白带异味和白带增多)、有无宫颈炎病史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与单纯BV感染者比较而言,BV混合感染者的阴道清洁度更差、更高的PH值、其乳杆菌的减少或缺失更加明显,两者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学检测后阴道菌群分析:乳杆菌出现大量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通常在15/HP以上,以加德纳菌为主的BV致病菌,还有包括:普雷沃及游动弯曲杆菌的检出,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厌氧菌等的检出率可高达99%。 4.BV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上湿热下注型最多见居第一,其次则是脾虚湿困型,排第三的是阴虚夹湿型,临床上最少见的是热毒蕴结型,还有40例的BV患者因无典型临床症状未予以分型。BV常见临床症状由高到低排列如下:带下异味、带下色白、带下量多、外阴瘙痒、阴部灼热;常见舌脉分布为舌质红、舌苔黄、舌苔腻、舌质淡、舌质白、脉数、脉弦、脉濡、脉弱。对BV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分布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BV及其混合感染的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中医证型在阴道清洁度、PH值、阴道乳杆菌检出率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讨论了细菌性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型归属分布特点,分析得出:(1)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集中于性活跃期女性,其合并VVC的者临床上最多见,白带多伴有异味则为其最多见的就诊原因,BV混合感染者白带性状多发生改变,酶学检测加德纳菌、游动弯曲杆菌等BV致病菌检出率较高。(2) B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在有无宫腔操作及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外阴瘙痒、外阴烧灼或疼痛)、阴道清洁度、PH值、乳杆菌检出率方面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3)细菌性阴道病中医证型以湿热下注型最多见,不同阴道清洁度、乳杆菌检出率、PH值与其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相关性。细菌性阴道病中医证型多属实、热证者居多,可知带下病发病湿热是其主因,与肝、脾、肾功能失常有关,多是由于湿热邪毒下注阴部所致。研究探讨B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发病特征及中医证型归属分布特点,可帮助临床医师对BV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其彻底治愈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带下病提供客观可行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张佳;

  •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晓杭;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细菌性; 混合感染; 阴道病; 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