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液基细胞学检查关联性研究
【6h】

3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液基细胞学检查关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2 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联性

3 CIN中医证型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4 CIN中医证型和液基细胞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讨论

1 CIN发病的发病因素

2 CIN中医证候结果分析

3 TCT与CI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4 CIN中医证型分布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5 CIN证候分布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CIN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 传统医学对CIN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2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影响因素,探讨CI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液基细胞学的关联性,为临床在CIN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建立患者一般情况、中医症状及TCT检查结果的数据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症状、体征进行中医证候聚类分析,以症状作为变量,所有的症状和体征均进行赋值量化,无症状为0,有症状为1。对所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确立中医证候名称。根据中医证候辩证结果和TCT检查结果的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进一步探讨CIN中医证型与TCT检查结果的关联性。
  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CIN383例,其中CINⅠ组162例、CINⅡ组101例、CINⅢ组120例,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CIN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6~45岁,所占比例为42.1%。曾妊娠者97.4%,所有生育患者经阴道分娩者91.4%,曾行人流术者62.4%,其中人工流产次数大于3次以上者11.8%,曾宫腔操者有70.0%,采取避孕套避孕者15.9%,其余占84.1%,性交出血者35.0%。
  (2)通过聚类分析统计出临床上CIN常见的中医证候群: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证,气滞血瘀证和热毒蕴结证。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内蕴证90例,占23.5%,肾阳虚证86例,占22.5%;脾虚湿盛证73例,占19.1%;阴虚夹湿证61例,占15.9%;热毒蕴结证50例,占13.1%;气滞血瘀证23例,占6.0%。从病因病机上分析,湿热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病位主要涉及脾、肾、肝三脏。
  (3)TCT结果显示CINⅠ组162例,占42.3%:其中TCT结果正常者54例,占33.3%,其次是LSIL52例,占32.1%;CINⅡ组101例,占26.4%,其中HSIL32例,占31.7%,其次是LSIL30例,占29.7%;CINⅢ组120例,占31.3%,其中HSIL48例,占40.0%,其次是ASC-US26例,占21.7%。分析得出:检出CINⅠ敏感度为56.8%;CINⅡ敏感度为77.2%;CINⅢ敏感度为81.7%,而假阴性率分别为43.2%、22.8%和18.3%。总的敏感度为74.2%,假阴性率25.8%。
  (4)CIN中医证型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CINⅠ以脾虚湿盛证最多见,占31.5%, CINⅡ以肾阳虚证最多见,分别占34.7%,CINⅢ以湿热内蕴证多见,占33.3%。
  (5)CIN中医证型和TCT之间的关联性:TCT结果正常以脾虚湿盛证和肾阳虚证最多见,均占24.2%;ASC-US以脾虚湿盛证和肾阳虚证多见,分别占26.0%和23.4%;LSIL以湿热内蕴证和肾阳虚证多见,分别占21.7%和20.8%;HSIL以湿热内蕴证和热毒蕴结证多见,分别占33.3%和21.9%。
  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出六种中医证型,发病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蕴证、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阴虚夹湿证、热毒蕴结证及气滞血瘀证。CIN演变规律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关系,TCT与CIN中医证候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虚湿盛证以LSIL及ASC-US多见;阴虚夹湿证和气滞血瘀以LSIL多见;热毒蕴结证以HSIL多见;湿热内蕴证和肾阳虚证以HSIL及LSIL多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