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6h】

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2国外河口拦门沙研究进展

1.2.1水文泥沙

1.2.2地貌与沉积

1.3国内河口拦门沙的研究进展

1.3.1水文泥沙

1.3.2地貌与沉积

1.3.3数学模拟及其它

1.4选择九段沙为研究对象的缘由及论文框架

1.4.1缘由

1.4.2框架

参考文献

第二章长江口动力与泥沙特性

2.1区域背景及河口区分段

2.1.1区域背景

2.1.2河口区分段

2.2河口区径流特征

2.2.1来水来沙的年际变化

2.2.2来水来沙的年内变化

2.3河口区动力特性

2.3.1潮汐潮流

2.3.2余流

2.3.3波浪

2.3.4盐淡水混合

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九段沙的沉积特征

3.1现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3.2九段沙及南北槽的沉积特征

3.2.1粒度参数

3.2.2南北槽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变化特征

3.2.3九段沙表层及短柱状样的粒度变化特征

3.3九段沙的矿物组合与沉积速率

3.3.1矿物组合

3.3.2沉积速率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GIS与DEM在九段沙研究中的应用

4.1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高程模型

4.1.1地理信息系统

4.1.2数字高程模型

4.1.3 GIS和DEM在河口海岸地貌分析中的应用

4.2 DEM的建立

4.2.1计算体积和面积

4.2.2生成剖面(Grid→Slice)

4.2.3绘图

4.3 GIS和DEM在九段沙地貌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4.3.1九段沙形成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4.3.2空间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50余年来九段沙演变的定量分析

5.1九段沙形成前的演变

5.2 1954年后九段沙的演变过程

5.2.1九段沙形成至江亚南沙出现前的演变过程

5.2.2江亚南沙形成至与九段沙并沙前的演变

5.2.3江亚南沙与九段沙并沙后的演变

5.2.2面积和体积变化

5.3南北槽的演变过程

5.3.1南槽的演变过程

5.3.2北槽的演变过程

5.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结论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长江河口口门附近存在一个滩槽相间的拦门沙系,自南向北为南槽-九段沙-北槽-横沙东滩-北港-崇明东滩-北支.九段沙系一河口砂坝,是三角洲前缘的重要沉积体,也是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九段沙形成及演化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丰富河口动力地貌学和河口动力沉积学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对通海航道治理、港口选址、护岸围垦等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采用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GIS技术和DEM模型、历史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九段沙的沉积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九段沙沉积物特征研究方面,主要通过2003年枯、洪季的现场观测与采样以及室内样品分析,对九段沙及南北槽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沉积速率等能够反映其形成过程中沉积环境变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九段沙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面,主要利用长江河口1908年以来丰富的历史海图资料,用先进的GIS技术及建立DEM模型,对九段沙形成的背景与过程、形成后的变化及南北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九段沙形成与演变规律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九段沙与南北槽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

著录项

  • 作者

    谢小平;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沈焕庭;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V148.1;
  • 关键词

    长江河口; 九段沙; 形成演变; 沉积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