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格局
【6h】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格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研究进展

1.2.2特有性格局的研究进展

1.2.3物种多样性与特有性格局的关系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技术路线

2.1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气候特征

2.1.2地貌特征

2.1.3土壤特征

2.1.4植被概况

2.2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物种多样性

3.1研究方法

3.1.1数据来源

3.1.2物种多样性格局

3.1.3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物种分布区的分析

3.1.4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物种多样性格局

3.2.2物种多样性的经纬度梯度格局

3.2.3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物种分布区

3.2.4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3.3小结

第四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特有性格局

4.1研究方法

4.1.1数据来源

4.1.2特有性格局分析

4.1.3多种空间尺度下的特有性格局

4.1.4多种空间尺度间特有性指数的变化格局

4.1.5特有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特有性格局

4.2.2特有性指数在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变化格局

4.2.3特有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4.3小结

第五章物种多样性同特有性格局的关系

5.1研究方法

5.1.1数据来源

5.1.2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特有性格局的关系分析

5.1.3随机效应与特有性格局的分析

5.2结果与分析

5.2.1物种多样性同特有性格局的关系

5.2.2随机效应与特有性格局的分析

5.3小结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森林植被类型,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该区域内的植被、生态遭到破坏,许多生物濒临灭绝,急需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性科的亚热带特有种的物种分布资料(1°×1°经纬度网格),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了生物地理学研究,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格局、两种格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多样性格局有关的两种随机效应对特有性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间往南向东西两侧传递,在经向和纬向梯度上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从物种分布区结构来看,少量广布种对整体格局的影响很大,而大量狭布种对整体格局的影响很小。此外,大尺度的气象因子,如水分、温度等并不能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多样性格局进行很好地解释,而与地形有关的海拔高差表现出的显著相关性。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特有性中心分别为滇西北、滇东南、桂西、粤西和粤东区域,且各个代表性科的特有性中心也集中在上述五个特有性中心区域内,其中滇西北和滇东南-桂西两个区域是特有性中心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在这些特有性中心附近,物种替换最为频繁。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整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同特有性格局的相关性很弱,但少数狭布种的多样性格局与特有性相关程度很高。两种格局之间的相关程度会受研究对象分布区大小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差异。 (4)经模型检验,本研究确定的五大特有性中心区域均无法通过这两种随机效应得到解释。此外,检验结果中特有性水平显著高于两种随机效应的网格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特有性水平显著低于两种随机效应的网格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特有性格局沿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的梯度变化并非两种随机效应作用下的简单结果。此外,各种大尺度的环境因子也无法对特有性格局作出较好地解释,因此发生在该区域的历史过程和事件是该特有性格局的重要成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