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以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为旨归的研究
【6h】

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以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为旨归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道德是为人的,也是由人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们就开始了对美德的孜孜追求。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对“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社会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源于个体道德能力的提升。本论文拟采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化和整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与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在全面观照当今中国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寻找道德教育的可行路径。通过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和国外道德教育资源的审视,达到视域融合,思考我国道德教育的实际问题。在广泛吸取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成果的基础上,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道德教育的问题。论文注重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借鉴与吸收等方面的平衡。在对当今我国道德教育现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找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道德教育的可行思路。本文研究以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为视角,注意吸收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及国外道德教育中关于道德能力方面的思想观点;此外,对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关于个人品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考察和反思,并结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进行思考,探索个人品德建设的合理路径。内容构成如下:
   导言部分从时代条件、个人德性、社会需要及当今道德教育等四个视角入手,阐释了研究的缘起;对传统中国道德教育中关涉道德能力的资源进行了厘定、对当代学者与个体道德能力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外学者对道德能力研究的概况;概述了批判与建构、多学科融合、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最后对本论题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挖掘。
   第一章研究了个体道德能力的内涵,对道德能力的涵义、特征、本质、分类等进行了阐释。论文在分析了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个体道德能力的概念,“个体道德能力是个体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对自我道德状况及各种道德现象的意识,以及当个体处在特定道德境遇下对道德价值观评判、选择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能力”。接下来,论文指出了个体道德能力的综合性、内在性、制约性、发展性、主体性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个体道德能力的社会性本质、个体性本质和交互性本质三大本质。最后把个体道德能力从宏观上划分为了个体道德认识能力和个体道德实践能力,再展开为个体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道德行为能力、道德直觉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对我国当代个体道德状况进行了道德社会学的描述,并选取了几个样本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论。对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个体道德价值的位移进行了揭示。
   第三章从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及实践层面探究了消解个体道德能力的诸因素,主要从制度的运作、教育的实践、官员的德性、大众传媒的运行、网络中主体的退隐、教师的德性及校园文化的道德氛围等视角分析了消解个体道德能力的因素。
   第四章从理念层面继续分析了个体道德能力被消解的因素,主要涉及了多样性文化与思潮、相对主义、科学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经济主义、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道德冷漠、以及处在社会变迁中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状况对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
   第五章尝试性地提出了从理念到实践等七个方面提升个体道德能力的路径:通过夯实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从源头增强道德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以核心价值体系作引导,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通过优化个体道德认识模式提升个体道德能力、注重用叙事伦理来整饬生命经纬的教育提升个体道德能力、通过“理解”的教育,孕育个体道德能力、在道德活动与道德实践中提升个体道德能力、通过整合的道德教育提升个体道德能力。
   结语部分揭示了道德能力是人的本质能力的观点,并得出了几个基本结论:第一,个体道德能力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是个体道德认识图式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道德能力系统不断的整合与优化的过程;第二,个体道德能力状况是许多因素制约或影响的结果;第三,个体道德能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已然成为个体精神结构的一部分,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能力发挥作用的手段与方式不断丰富;个体道德习惯养成,道德感的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