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兼论书画通融对书法的影响
【6h】

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兼论书画通融对书法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第一章书法墨韵表现的懵懂与不期然而然的个案生成

第二章尚意书风与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初醒

第三章引书入画到书画一体——书法墨韵表现的精微与深化

第四章书法墨韵表现的全面展开及其风格的多样化

第五章书法墨韵表现的近现代创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诸多的艺术美学当中,毋庸置疑的存在着不可分隔的密切联系,在这个大的范畴之中,中国传统书画的通融显得最为亲密和独特,这也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可能。中国画与书法均是以笔墨为核心的表现语言,离开了作为构成载体的墨,也就失去了其原发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离开了因用笔使墨而造成的墨韵,则就形成不了其应有的艺术深广度。墨韵在中国画领域可以看作是状物造像的色彩语言,而在书法艺术中则主要体现为以丰富笔法为主导,在其连贯挥运携引下墨韵在特定空间、运动形式中的变化来构筑其艺术语言特色的。历代的书画史论中多是以“援书入画”提及书画间的通融关系,而少有学者调换视角去审视画法对书法极为本质的推演引导作用,笔者以为书画通融中画法对于书法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正是体现在书法的墨韵表现上。 历代书论中虽留下了一些关于书法中墨韵表现有价值的见解,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书家一直维持素有的“墨淡伤神”的作书观念,他们在运用墨韵变化来增强书法表现力方面尚未积累起足够的驾驭才能和心理敏感。另有传统的许多观点认为书法艺术虽亦由笔墨相交而生,但说到底笔是主宰,墨为附庸,墨韵并不是书法构成中的主导因素,故而浓墨一直作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常法存在,并占有主流地位。随着整个艺术领域影响下尤其是书画通融中绘画对书法观念、技法的影响,加之书写材料的变更,书法家在创作中愈来愈多地通过对墨韵的控制来强化作品的表现意向。尤其宋元以后水墨绘画的迅猛发展,使得其中包蕴着的水墨性状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援书入画”的旧途反馈给书法,促使墨韵本身表现力上的个性倾向性不断得到书家认同,并且在创作中比较鲜明地凸现出他们在墨韵表现方面的个人追求。时至当代,本土以及域外的众多书家在对多层次墨韵自觉运用方面更是作出了跨越性的探索,他们竭力挖掘墨韵的表现功能,拓展出书法在当代历史情境中新的话语内涵、审美意境。漫漫书史,由古而今,一系列历史例案的展开,使我们对书法中墨韵表现的问题无法再漠然视之,同时这也是本文论题的切入契机之所在。笔者拟从形态学的角度借以书画通融的大背景,从书法中墨韵表现的懵懂萌发到成熟兴盛,再到风格的多样化及其现代语境中的重新转型与创变,循着墨韵形态发展演进的流程逐一展开。 本文无意夸大书法墨韵表现的功能,主旨所向,只期能在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的分合中为其寻找理性的归宿,以通过此番梳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创造中任何一个看似细微的表现因素,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下,或在与其它因素的化合中,都有可能推进艺术语境的再创造。同时相信对书法墨韵表现的研究也无疑将拓宽我们固有的书法视野,对于翌日的书法实践,亦不无裨益。

著录项

  • 作者

    段彪;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文忠;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书法;
  • 关键词

    书法; 墨韵; 中国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6:2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