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
【6h】

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西方“双性同体”观溯源

第一章、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双性同体观的理论背景

第二章、英美女性主义双性同体(androgyny)观

一、伟大的头脑是双性同体的——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及其个案《奥兰多》分析

(一)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基于完整、和谐的自由创作

(二)、个案《奥兰多》分析

二、乌托邦构想抑或伟大的解构——伊莱恩·肖瓦尔特(Elsine Showalter)与陶丽·莫依(Toril Moi)对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不同回应

(一)乌托邦构想

(二)伟大的解构

第三章、法国女性主义双性同体(bisexuality)观

(一)不健全的组合

(二)“另一种双性同体”(other bisexuality)

结束语:解构二元对立的多元个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为主要分析对象,试图通过梳理各文本中的“双性同体”概念,深入考察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双性同体”观的衍变。从而在后现代语境下,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双性同体”理论及相关的性别气质问题,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 “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两性同体”、“两性共体”。作为女性主义理论中有关性别气质的重要概念,它在英文版本中主要涉及androgyny和bisexuality。本文首先从词源学、神话传说、心理学哲学分析,双性同体androgyny由希腊词根andro(男性)gyny(女性)构成,在希腊语中andros是男,gyne是女。而用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或指一种大脑不分性别的文学创作状态及批评标准(androgyny),或被用来专指妇女独特的创作风格(bisexlJality),定义颇多却又有着相同的前提。然而“双性”在理论争论中成为了一种双方都可利用的工具。卡罗琳·海尔布伦(CarolynHeilbrLm)在《迈向男女双性的认识》中认为,人类应该走向没有社会性别角色模式的社会,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规范。“双性同体”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本文介绍了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的双性同体观。她从男女平等思想出发,最先将双性同体(androgyny)这一概念用于文学创作及批评领域,在《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中指称一种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和批评标准。在伍尔夫看来,妇女作家要冒险杀死房间里的天使并真实倾诉自己的体验。然而伍尔夫所说的“双性同体”并非是“无性”。莎士比亚、济茨、施特恩、考波、兰姆、哥勒瑞治、普鲁斯特,在伍尔夫看来都具有“双性同体”的创作头脑。其同时期作品《奥兰多》中所孕育的思想也并非仅是一个创作上的玩笑。但肖瓦尔特敏锐观察到伍尔夫所使用的his这一代词,更加确信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