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研究
【6h】

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2、选题的意义

3、研究现状

二、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需要说明的几个概念

(1)文化区

(2)区域文化

(3)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4)体育文化

2、研究的思路

3、研究的内容

4、研究方法

三、陕西历史地理沿革及自然地理

1、陕西地理沿革

2、自然地理概况

四、清代陕西体育文化活动

(一)清代传统体育项目

(二)清代陕西的传统体育项目

五、陕西不同区域的体育文化现象

(一)、传统性体育活动项目

1、陕北地区

2、关中地区

3、陕南地区

(二)、娱乐性体育活动

1、陕北地区

2、关中地区

3、陕南地区

(三)、民俗中的体育活动

1、陕北地区

2、关中地区

3、陕南地区

六、陕西不同体育文化区的划分及形成机制

(一)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体育文化因子划分

(二)以娱乐性体育活动为体育文化因子划分

(三)以民俗中的体育活动为体育文化因子划分

(四)异质文化——西安回民区

七、陕西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特征

1、陕北体育文化特征

2、关中地区体育文化特征

3、陕南地区体育文化特征

八、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展开▼

摘要

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以及历史文化地理学等的交叉学科的出现,为体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特别是这些交叉学科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为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范式和思路。对于“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历史文化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范式来选定的。从机能文化区研究入手,以陕西省为一个大的机能文化区,再以陕南、关中和陕北为次一级机能文化区。首先,从史料研究入手,对明、清时期(主要是清代)陕西的体育文化进行还原;其次,通过对次一级机能文化区的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比较、总结,概括出陕西机能文化区的区域体育文化特征。 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历时和共时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民俗研究法等方法,对陕西的历史地理环境、陕西传统的体育项目、陕西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以达到以下目的:一、对陕西的区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还原陕西体育文化的历史,探寻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繁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依据;二、通过对陕西区域体育文化进行实证研究,为体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实证性支持;三、通过对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的研究,为系统研究中国体育文化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四、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通过对陕北、关中、陕南体育活动形式的统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三个地区共同的特点是,武术、骑射、摔跤、举重活动都比较盛行,除政治制度原因以外,主要是陕西“尚武强悍”的民风所致。 2、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陕南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龙舟竞渡开展的极其普遍,关中、陕北地区则比较少见。 3、娱乐性体育活动陕北,关中地区的形式多样,各有特点。陕北地区的具有体育功能的娱乐性活动形式多样且开展极其普遍,关中地区则是对抗性的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对关中、陕北地区,陕南地区的娱乐性体育活动项目少,而开展不甚普遍。 4、在民俗体育活动中,从项目上讲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差异不大,但在开展的普遍性上却有不同。相对来讲,关中地区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且活动范围比较广泛,陕北地区项目稍少但活动范围广泛,陕南地区开展的范围相对较小,不及陕北、关中地区普遍。 5、依据不同的文化因子,陕西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分布和开展情况作为文化因子进行分区,则陕西可以看作一个大区——陕西体育文化区。主要是行政区划——文化现象的整合机制在体育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如果以更进一步的分类为体育文化因子,不难发现某些体育文化现象的核心区和传播区。以具有体育形态的娱乐性活动为文化因子,则陕北为核心区,关中为传播区;如果以游戏活动为体育文化因子,关中为核心区,陕南和陕北为传播区。主要与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有较大关系。以民俗中的体育活动为体育文化因子划分陕西可分为岭南(陕南地区)体育文化区和岭北体育文化区(关中、陕北)。如果以龙舟开展的普遍程度分,岭南体育文化区还可以分为安康亚区和汉中亚区。安康的龙舟竞渡活动远胜于汉中地区。这主要与不同地理环境有关。 6、在陕西,存在着体育文化孤岛现象。西安回民尚武虽与关中地区的总体民风相同,但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学习和传承回民的拳种,即就是传承回民的传统体育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