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渡诗人刘子翚及其诗歌初论
【6h】

南渡诗人刘子翚及其诗歌初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刘子翚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矛盾重重、灾难深重的政治背景

(二)交汇融合、理学兴盛的思想背景

(三)畏祸无奈、渐趋归隐的士风背景

二刘子翚的思想、性情和心态

(一)儒学为主、兼含禅玄的思想

1.儒家思想

2.禅学思想

(二)豪放慷慨、刚毅正直的性情

1.豪放慷慨之气

2.刚毅正直之质

(三)淡泊坦然、豁达乐观的心态

三刘子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弘扬忠义、伤世救世的咏史诗

1.歌咏忠贞守义、秉忠直言和才华出众之士

2.感慨国家兴亡,规劝君主从谏如流

(二)忧国忧民、力主抵抗的政事诗

1.抨击统治者,鞭挞奸臣

2.忧念国运、力主抗敌

3.关心农事,反映民生疾苦

(三)言志忧世、寄寓丰富的咏物诗

1.咏物以言志

2.咏物忧世

3.咏物言理

(四)真挚深情、感慨颇多的赠友诗

1.鼓励劝勉,寄寓美好的祝愿

2.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3.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刘子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1.沉郁悲壮之风

2.萧寒空寂之风

3.清淡简练之风

(二)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1.比兴寄托和拟人

2.善用、活用叠字

五刘子翚诗歌中的缺点和不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南渡诗人刘子翠,是朱熹的老师,虽为理学家,但却无道学气,“刘子晕却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并非只在道学家里充个诗人,他沾染‘讲义语录’的习气最少”<'1>。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刘子晕“古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2>,肯定其诗歌有独特之处;刘克庄评价道:“南渡诗人尤甚于东都,炎、绍初,则王履道、陈去非、汪彦章、吕居仁、曾吉甫、刘彦冲,朱新仲、希真,乾淳间,则范至能、陆放翁……一二十皆大家数。”<'3>把刘子翚归到南渡诗坛中的大家之列。刘子晕存诗663首,虽然与陈与义、曾几、陆游等诗人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其诗歌的内容、艺术都有一定的特色,在南渡诗坛上有不容抹杀的地位。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诗人作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此获得整体的认识,‘丰富和充实宋诗研究的领域。 拙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刘子晕放在时代背景中来把握,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思想背景和士风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刘子晕身兼诗人和理学家的双重身份及后期的隐逸之举。 第二部分探究诗人的思想、性情和心态。了解到诗人具有较为复杂的思想,即以儒学为主,兼含禅学的成分,有豪放慷慨、刚毅正直的个性和淡泊坦然的心态,这些对其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多样化的诗风有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详细地论述了刘子翚诗歌的思想内容,渗入了强烈的沉痛感伤之情。具体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论述其咏史诗中侧重歌咏忠贞守义、秉忠直言和才华出众之士。感慨国家兴亡,规劝执政者要从谏如流。第二小节论述其忧国忧民、力主抵抗的政事诗。第三小节论述其言志忧世、寄寓丰富的咏物诗。此类诗占了较大的比例,有描摹物态之作;有托物言志、寄寓诗人洁身自好和高蹈不屈的人格操守等诗作;有咏物忧世、表达忧念国运的诗:有咏物言理、曲折揭示宇宙社会和人生之理的诗作。第四小节论述刘子翚真挚深情、感慨颇多的赠友诗。诗人鼓励、劝勉友人,寄寓美好的祝愿和浓厚的思念之情。而且,诗中也突出了战乱带给人们朝不保夕、惶恐不安、人生无常之感。此外,还有咏怀诗、游记诗等内容,因咏怀诗中寄寓孤寂忧世之愁的诗歌,多被作为背景材料使用,而山水游记诗在艺术特色中也谈及得较多,故此处不再对两者多叙。 第四部分论述刘子晕诗歌的艺术特色。其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如沉郁悲壮之风,在伤时、怀古、登临等诗中表现为意象开阔雄伟,格调沉重感伤,节奏铿锵有力、跌宕顿挫,立意高远;萧寒空寂之风,把读者引入战后乱离荒凉的氛围和境界;因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和平淡心境的支配,刘子翠的诗歌还呈现出清淡卓练之风,主要表现为:所写之景冲和清淡、节奏从容舒缓、气韵淡然和语言清新卓练、颇有韵味。此外,表现手法鲜明突出,尤善运用比兴寄托和拟人的手法,使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动人的意趣;善用、活用叠字,如量词、名词、动词性叠字的大量使用,使诗歌呈现出舒缓跌宕、流利畅达、和谐优美的艺术效果。 最后,简单地论述了刘子晕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缺点和不足。

著录项

  • 作者

    陈丽娟;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志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南渡诗人; 刘子翚; 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