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私有化问题探析
【6h】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私有化问题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导论:养老保险私有化浪潮及其问题与研究

1.1养老保险私有化的兴起

1.2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1.2.1问题

1.2.2文献综述

1.2.3本文的研究及方法

二.私有化的性质、形式和预期功能

2.1私有化的性质

2.1.1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私有化”概念

2.1.2养老保险私有化的性质

2.1.3私有化的特点

2.2私有化的形式

2.2.1完全基金积累式私有化

2.2.2部分基金积累式私有化

2.3私有化的预期功能

2.3.1私有化有利于改进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和使用效率

2.3.2私有化有利于提高国民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3.3其他功能

三.私有化的局限和风险

3.1私有化的局限

3.1.1完全积累式私有化的局限

3.1.2部分积累式私有化的局限

3.1.3名义账户制私有化的局限

3.1.4私有化降低了社会保障的固有功能

3.1.5私有化未必能提高国民储蓄

3.1.6私有化带来了较高的管理成本

3.2私有化的风险

3.2.1人口及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3.2.2社会成本与政治风险

3.2.3转制方面的成本风险

3.2.4基金投资、运行与管理风险

3.2.5个体行为风险

四.养老保险私有化的限度

4.1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的非经济原因

4.1.1老龄化危机对传统养老保险体制的冲击是一种历史现象

4.1.2自由主义的轮回是养老保险私有化兴起的思想根源

4.1.3经济全球化是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的一个契机

4.1.4政党更迭及其政策取向是推动私有化改革的一个随机因素

4.1.5促成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的其他因素

4.2养老保险私有化的限度

4.2.1私有化不应改变养老保险的制度内核

4.2.2作为人权的现代养老保险

4.2.3养老保险私有化的限度

4.3商业保险不能取代社会养老保险,

4.3.1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4.3.2劳动者自己储蓄不能有效保障老年所需

4.3.3商业保险机构无法应对通货膨胀风险

五.特例: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中的若干问题

5.1当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问题

5.1.1当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5.1.2存在的问题

5.2问题解决的观点与争议

5.3本文的思考与建议

5.3.1中国不宜走完全私有化道路

5.3.2关于当前问题解决的若干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社会经济事务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当属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这种私有化也蔓延到养老保险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私有化改革的各种问题和潜在危机开始暴露出来,围绕私有化问题的研究和争议也持续升温。这表明,养老保险私有化并非必然是社会保障改革唯一的理性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试错的性质。因此,对养老保险私有化问题仍存在继续探讨的意义和空间。 养老保险私有化可以理解为用全部或部分积累制取代现收现付制的改革、实践和理念。包含如下几层意思: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全部或部分被强制性的个人退休账户所取代;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全部或部分转向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公共部门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公共公司专业化管理或私人基金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养老保险制度从固定受益型全部或部分转向固定缴费型。在此意义上的养老保险私有化具有责任重组、基金资本化和保险商品化三个特点。完全基金积累制和部分基金积累制是私有化的两种基本形式。私有化支持者认为,与现收现付制相比,私有化制度具有改进养老保险基金筹措和使用效率、提高国民储蓄率、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促进公平并避免现收现付制下的生命周期问题等功能。 理论和实践表明,私有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风险。私有化通过鼓励多储蓄抑制了人们现期消费的欲望和需求,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容易造成资本过度积累而导致经济总量和收入分配失衡的可能;以混合养老模式或多支柱模式存在的部分积累制无法应对生育率下降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冲击,并可能导致第一支柱产生赤字;将更多的私人成分引入养老金计划,会削弱养老金体系的再分配功能。私有化其他方面的成本或风险包括:降低了社会保障的固有功能;增加了管理成本及基金投资、运行的风险;存在人口及宏观经济风险;一定的社会成本和政治风险;巨额的转制成本风险。私有化也未必能提高国民储蓄率。 私有化的局限与风险使人们很难将其看作一个普适规律,其兴起本身就包含诸多非经济因素。除了传统现收现付制无法克服的财政困难及人口结构关联因素的影响,也与自由主义思潮及全球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将私有化看作唯一不变的改革途径,更不能将完全积累制当作改革的唯一模式。各个国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模式。对于选择私有化方向的国家,私有化的方式和程度也存在一个限度:私有化改革不应改变社会养老保险的互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也不能用商业保险取代社会养老保险。新中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和转型两个时期。传统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转型期养老保险则是部分积累制。在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过渡中,出现了“空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