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视角
【6h】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例索引、表格索引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一个解不了的结

(三)经理行为:考察银行行为的微观基础

(四)问题的引出

二、文献综述

(一)经理行为、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不良贷款形成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思路和切入点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与逻辑框架

(一)主要内容

(二)逻辑框架

(三)几点说明

五、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难点与不足

注释

第二章 银行经理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经理行为的本质

(一)银行经理行为的需求特征

(二)银行经理行为的本质

二、银行经理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契约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四)管理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银行经理行为的文化因素

一、什么可以解释经理行为?

(一)现有理论解释中国职业经理人行为的失效

(二)文化角度分析经理行为的必要性

二、文化因素对经理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一)宗教、文化对经理人行为模式的主观影响

(二)民族历史使经理人行为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征

(三)政治体制对经理人行为模式目标的影响

三、中国公司治理的文化依赖

(一)文化因素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

(二)中国公司治理中的文化依赖问题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所有者视角:代理风险、不完全契约、制度功能与经理行为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的产权特点和委托代理风险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和产权特征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风险分析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

(一)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多级委托代理关系

(二)国有商业银行多级代理关系中的代理问题

三、制度功能、经理行为与不良贷款形成

(一)制度功能:不良贷款的重要来源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功能:有没有可能剥离?

(三)制度功能约束下的经理人行为与不良贷款

四、不完全契约、道德风险和不良贷款生成

(一)银行改革的不完全契约与道德风险

(二)不完全契约、道德风险和不良贷款生成:一个动态模型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市场视角:银行经理行为与不良贷款形成

一、信用体系的逆向演进、信用抑制与不良贷款的生成

(一)市场背景:我国现代信用体系的逆向演进

(二)信用抑制、风险转嫁与不良资产的生成

(三)信贷交易的内部性与不良贷款的生成

(四)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风险分析

二、贷款发放:利益博弈下的行为选择

(一)行为假定及其推论

(二)各方利益博弈下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

三、贷后检查:银行经理与企业经理博弈中的双重道德风险

(一)研究银行经理和企业经理行为的出发点

(二)银行经理与企业经理博弈的一般模型

(三)模型分析

四、不良贷款清收:清收过程中的博弈

(一)企业破产清算的外部性

(二)企业破产清算的外部性与不良贷款生成:一个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监管视角:银行经理行为与不良贷款形成

一、银行的特殊性和银行监管

(一)银行监管的微观基础

(二)监管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二、中国银行业监管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我国现行银行监管制度的缺陷

(二)银行业监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三)银行业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三、银行监管制度中委托-代理问题与效率损失

(一)银行监管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机制分析

(二)银行监管者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四、不良贷款生成的监管博弈:银行经理与监管者行为分析

(一)模型假设

(二)银行经理贷款行为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七章 寻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焦点和症结

(一)不良贷款形成中的银行经理行为分析

(二)从经理行为看公司治理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公司治理的改革原则

(二)治理结构设计的约束条件

(三)公司治理的模式

(四)内部治理机制的政策着力点

(五)股权和控制权机制

(六)公司治理的推进层次和重点环节

三、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建议

(一)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二)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深层次原因来解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并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寻找解决途径。选择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作为研究视角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宏观问题必须从微观的经济行为中去寻找答案,银行经理行为是考察银行行为的微观基础。文章从公司治理这一最核心的概念出发,在分析银行经理人行为动机和经理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经理人所处的文化、制度环境,阐述国有商业银行经理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视角(银行经理—所有者)、市场视角(银行经理—企业经理)、监管视角(银行经理—监管者)三个角度对经理人行为从而不良贷款的形成进行分析,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寻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解决之道。文章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特征,充分尊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历史和现实约束,充分分析银行经理人的行为;在股权结构多元化后,控制权机制将是下一步完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仅仅针对其内部治理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在内部治理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上,包括政府治理机制、市场治理机制等,这其中政府应该起到吏大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关键在于改善政府公共治理,建立政府与银行关系的合理框架,本文还明确了建立政府与银行关系合理框架的几个原则。然而在短期内,国有银行的制度功能并无法完全剥离,单纯以效率为中心的改革可能并不是最优选择,如何使制度功能与经济功能更好地协调,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仍是问题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