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
【6h】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射频消融术治疗肺部肿瘤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前瞻性研究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可行性并观察其有效性,初步探讨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1.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共1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转移性肺癌患者在我科接受了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2.利用Olympus胸腔镜系统和RITA射频治疗系统进行操作和治疗,所用射频电极为锚状电极。3.手术中首先用胸腔镜探查胸膜腔内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分期后,确定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位置,然后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射频电极,根据病灶大小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4.通过对各病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胸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等围手术期参数与同期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患者的比较,验证本方法的安全性。5.随访各病例术后不同时期的CT表现及术后生存时间,初步评价本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1.14例病例共20个病灶均成功施行射频消融术。2.手术持续时间56-175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无术中输血量病例;术后并发肺炎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胸管放置时间2-3天;胸管总引流量60-320ml;术后住院时间7-35天;无围术期死亡。同期48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患者手术持续时间45-109min;术中出血量30-180ml;无术中输血量病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胸管放置时间2-4天;胸管总引流量50-410ml;术后住院时间4-16天;无围术期死亡。两者围手术期参数差别不大。3.本组11例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诊断及分期,其中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诊断的TNM分期晚于术前诊断。4.14例患者术后至2007年5月随访1-18月,随访结果显示:死亡2例,1例术后2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术后6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至今。术后1月随访14例患者20个病灶,完全消融个17个,占85.0%;部分消融3个,占15.0%,术后3-18月内随访12例病例16个病灶的CT表现,完全缓解13个,占81.3%;部分缓解2个,占12.5%,总有效率为93.8%。 结论:1.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良好,可操作性强,可适用于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性肿瘤患者。2.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显著,但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3.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术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