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6h】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临床资料

2.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少见的疾病,本文主要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1995年1月到2006年12月收治的24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脊髓内17例,硬脊膜外7例)的病史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结果:24例患者(其中脊髓内17例,硬脊膜外7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并获手术治疗,24例海绵状血管瘤均获手术全切除。24例患者术后近期神经系统状况不变或改善,11例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为18个月。未发现病灶复发、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 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髓内病例主要是由于病灶反复出血、扩大所引起的脊髓损伤或是急性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所致,也与反复少量出血、吸收导致脊髓微循环失调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有关。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则常常是由于病灶出血对脊髓的压迫和对脊髓神经根的刺激所致。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分为波动型、进展型、急性发作型。磁共振是其首选的检查手段,髓内病例可见特征性的“铁环”或“牛眼”征。出血量较大的髓内病例和硬脊膜外病例需注意鉴别诊断。髓内病例应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并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在最小损伤的前提下全切病灶。硬脊膜外病例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切除。影响病人手术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除了病灶的部位、大小、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和切除程度,还与术前的神经功能状况及功能受累时间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