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急救和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
【6h】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急救和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名词对照

声明

第一部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急救

前言

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一、ARDS犬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变化

二、不同的干预措施对ARDS犬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不同干预措施时ARDS犬呼吸力学和氧运输量的变化

二、不同的干预措施对ARDS犬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各组ATDS犬血流动力学变化

三、不同的干预措施后ARDS犬胸部CT的比较

四、不同的干预措施后ARDS犬肺大体标本的比较

五、不同的干预措施后ARDS犬肺干湿重的比较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编书

展开▼

摘要

目的: (1) 比较使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供氧和新型吸氧装置供氧对ARDS患者的效果和舒适度。 (2) 探讨新型吸氧装置在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连续入选使用BiPAP呼吸机FMMV供氧的ARDS患者10例,男女各5例。采用受试患者试验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记录使用BiPAP呼吸机FMMV供氧和新型吸氧装置供氧时的HR、RR、无创BP、SpO<,2>、动脉血气等客观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划线评分方法评估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和新型吸氧装置的舒适度。 结果: 结论: 1.与BiPAP呼吸机FMMV供氧比较,在使用新型吸氧装置30秒后HR由98.50±10.22次/分降至91.30±10.77次/分(P>0.05); 60秒后,HR下降至88.10±10.65次/分(P<0.05)。相应RR在30秒后由36.10±7.75次/分降至30.00±5.33次/分(P>0.05);60秒后,RR下降至27/00±3.53次/分(P<0.05)。 2.与BiPAP呼吸机FMMV供氧比较,在使用新型吸氧装置30秒后监测SpO<,2>由90.20±2.66%上升至96.60±3.44%(P<0.05);60秒后SpO<,2>上升至98.80±2.49%(P<0.05)。 3.使用BiPAP呼吸机FMMV供氧和新型吸氧装置时,监测无创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与BiPAP呼吸机FMMV供氧比较,使用新型吸氧装置15min后,PaO<,2>由61.10±10.25 mmHg升高至232.70±152.61 mmHg(P<0.05)。pH值、PaCO<,2>、HCO<,3><'->和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使用新型吸氧装置1.5min后,患者不适主诉的VAS评分降低,但与BiPAP呼吸机FMMV供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