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岛屿生态系统中强干扰建设的生态控制理论与方法
【6h】

岛屿生态系统中强干扰建设的生态控制理论与方法

代理获取

摘要

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生态控制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往关于生态控制的研究仅仅出现在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中利用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控制如对昆虫、害虫等的控制。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中的生态控制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因此,对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的生态控制理论方法开展研究迫切而必要。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使得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远离大陆的岛屿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各国政府广泛的重视。与大陆相比,岛屿通常极易受到周围水域的威胁,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对自然和人类干扰高度敏感;由于地理位置的孤立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全球大部分岛屿都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状态。然而盲目的开发建设极易使本就脆弱的岛屿生态系统退化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目前关于岛屿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岛屿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方面,对开发建设中的人为干扰与岛屿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较少。对外联系的交通廊道系统是岛屿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交通廊道系统作为一种长距离、大范围的人工景观,在切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对系统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深远影响,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安全。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强干扰型人工廊道系统,是经济发展的最佳运输廊道,同时由于其速度快,距离长,流量大,强度高,辐射远,因此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巨大。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廊道系统本身的物理构成以及环境因子的监测、影响和评价,但常常是局部的不具有系统性,或者采取大宏观的生态规划但大多局限于理想状态,可操作性低。
   对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资源需求巨大的我国而言,如何根据岛屿的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特点,研究强干扰型人工廊道建设的生态控制理论与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对岛屿生态系统的开发建设、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丰富岛屿生态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突出了“区域背景、战略安全、生态控制”:即研究岛屿生态系统的区域背景中,强干扰人工廊道建设的生态环境安全战略下的生态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工程。主要成果包括理论和案例研究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1)界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控制的内涵与特征属性,建立生态控制的概念模型;
   (2)提出了岛屿生态系统中人工强干扰廊道建设的生态控制理论:即生态目标控制、战略背景控制、整体系统控制、规划设计控制、内容过程控制、技术与工程控制等理论,从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命周期与工程技术构建系统化的理论;
   (3)构建了岛屿生态系统中人工强干扰廊道建设的生态控制技术与工程体系:信息叠加与缓冲分析的现代地理空间控制技术;岛屿生态脆弱安全性评价的目标与战略控制技术;生态节点识别与选择的规划与系统控制技术;人工湿地与微生物系统污染与风险事故处理技术、岛屿生态安全背景下的景观规划技术、边坡修复等综合集成技术的内容与过程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的管理与决策控制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控制技术。
   (4)创造性地提出生态节点辨识选择与控制的技术:节点的界定、辨识、选择、控制。
   (5)提出了强干扰廊道系统边界界定的方法;运用“目标因果控制”模型构建了岛屿生态系统中廊道建设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DPSRC)。
   (6)以穿越上海崇明岛的崇启高速公路廊道系统的建设为案例进行研究,构建岛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软件Arcmap9.1对廊道系统建设的区域背景--崇明岛的环境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岛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滩涂湿地>水体>农田>城镇建设区。
   (7)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崇启廊道的干扰机理进行解析,界定了崇启廊道路域生态系统的边界,利用GIS的最小路径成本分析技术对崇启廊道的选线方案进行评价选择,确定廊道的路线方案。
   (8)研究了崇启廊道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机理,运用GIS缓冲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技术对崇启高速廊道系统进行缓冲分析,辨识与选择出崇启廊道系统的生态控制节点即k29两侧的原始滩涂湿地区、k29-k31之间的北湖湿地景区,北横引河的交汇处(k8)、向化与枢纽互通、陈家镇居住区段(k0-k7)以及主要河流(堡镇港、四、六、七、八、花漂港、汇中)交汇处等三个级别14个生态控制节点,并提出节点控制工程技术。
   (9)构建崇启廊道系统建设的综合生态控制集成技术体系包括生态景观规划技术、人工湿地微生物地面径流与风险事故处理技术、噪声等环境污染处理技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以及相关路面桥梁工程等技术的综合体系。
   (10)基于岛屿与崇启廊道两种尺度,利用“目标因果控制(DPSRC)”模型构建廊道建设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型对崇启廊道系统建设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岛屿生态系统中崇启强干扰廊道建设的生态安全指数为0.7809,达到预警标准中的第四安全级别(0.75-0.90)即浅蓝色的预警状态,表示安全,但不是非常安全状态,如果在不进行生态控制的条件下,其安全指数为0.5836,是预警标准中的黄色的中警状态(0.45-0.60),即不安全,安全性降低25.27%,说明了生态控制的重要性。
   (11)在综合生态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评价与空间分析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崇启廊道系统建设的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