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肿瘤化疗后的临床应用
【6h】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肿瘤化疗后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提高血液肿瘤化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改善肿瘤相关性贫血生活质量和疗效。本研究通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有相对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并在接受抗肿瘤化疗后的成年患者的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收治血液系统性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分两组: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化疗后给予rHuEPO为24例和对照组在化疗后无用rHuEPO为20例。A组有男性14例,女性10例;B组为男性10例和女性10例。年龄30岁-68岁;原发病:淋巴瘤23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AML7例,CLL3例,和MDS2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所有患者以血红蛋白(Hb)≤105g/L或红细胞压积(Hct)≤0.3,或Hb化疗后减低≥15g/L。化疗前4周未输血,未行rHuEPO治疗,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失血,造血原料缺乏,慢性感染等)或者骨髓转移及为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rHuEPO150U/kg,皮下注射,3次/周,连续应用4周治疗。每周复查血常规和2周后补充口服铁剂。
   对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血压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均衡性。对于年龄,体重血压等,连续性资料的组间比较,在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如不满足正态分布,测采用Wilcoxon株和检验。性别等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主要疗效指标值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的4周后评价疗效,两组总效率分别为54.16%和20%,P<0.05;在治疗的第4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自第2周起,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数分别与基础值相比发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基础水平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Hb即显著升高(81.29±9.85)对(65.75±12.37),(P<0.01),而对照组改变未见显著差异(86.95±11.61)对(84.30±16.25),(P>0.05)。第2,4周时两组间比较Hb,Hct和RBC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1)。
   小结: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的贫血患者应用rHuEPO明显的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而且副作用少和耐受性良好。因此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化疗后,有相对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并在接受抗肿瘤化疗后贫血的成年患者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