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h】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全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表

附图

第二部分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表

附图

第三部分 Th1、Th2类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附表

附图

全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白塞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1996~2008年128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男女间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1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7:51(约1.5:1),发病年龄多见于20~39岁(78.3%)。平均(32.0±12.1)岁,平均病程为5(1~10)年。其中完全型白塞病28例(21.9%),男21例,女7例。不完全型白塞病100例(78.1%),男52例,女48例。性别对临床类型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00%),其次为皮肤损害(89.8%)、生殖器溃疡(71.9%)、针刺反应(54.7%)及眼部受累(29.7%)。HLA-B51阳性率为29.5%(18/61)。首发表现最常见的是口腔溃疡(71.1%),其次为皮肤损害(53.9%)、外阴溃疡(30.9%)及眼部受累(11.7%)。男女皮肤受累有一定差异:女性(98%)高于男性(84.4%),其中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女性(85.7%:57.1%),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毛囊炎样损害多见于男性(53.2%:37.3%),两种特征性皮损同时出现者男性多见(31.2%:25.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器溃疡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受累38例(29.7%),其中男性18例有虹膜炎表现,女性为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检测HLA-B51的患者中18例阳性,男女(40.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累及多系统。男女在皮肤受累、虹膜炎及HLA-B5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塞病确诊有一定难度,应提高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
  第二部分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B51等位基因和白塞病的相关性。
  方法:对61例中国汉族白塞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应用PCR-寡核昔酸探针(SSO)反向杂交法检测HLA-A、B基因,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HLA-B51检出者作HLA-B5101~HLA-B5109等位基因检测。统计学分析应用x2检验、t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患者组中HLA—A03基因检出频率(8.2%)、HLA—A11基因检出频率(57.4%)、HLA—B12基因检出频率(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校正后P_c〉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B46基因检出频率(24.6%)显著高于对照组(11.0%),P_c〈0.05,RR=2.39。HLA-B51基因检出频率(29.5%)显著高于对照组(11%),P_c〈0.05,RR=3.39。白塞病组与对照组中HLA-B51检出均为HLA-B5101等位基因,HLA-B5102~HLA-B5109等位基因未检测出。HLA-B51检出者中男15例,女3例,HLA-B51未检出者中男22例,女21例,两组男女比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平均年龄(28.4±10)岁,后者(37.3±12)岁,二者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2例不完全型HLA-B51检出者8例,19例完全型HLA-B51检出者1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B51检出者与未检出者在病程、皮损、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针刺反应、关节受累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与皮损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HLA-B51(HLA-B510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白塞病发病相关,并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类型有明显相关性,与其它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白塞病患者中HLA-B46基因检出频率增高可能是其和某些HLA单倍型组合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所致。
  第三部分Th1、Th2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影响白塞病发病可能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变。
  方法:应用ELISA法对收集的45例白塞病患者的IL-17、IL-12、IFN-γ及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
  结果:白塞病患者组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分别为IL-12(31.5±3.9pg/ml:7.5±2.7pg/ml)、IFN-γ(22.1±5.7pg/ml:12.1±4.7pg/ml)及IL-10(39.6±7.5pg/ml:13.5±2.4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IFN-γ及IL-10水平在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白塞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IL-12(35.3±6.6pg/ml:30.5±3.2pg/ml)、IFN-γ(25.3±7.3pg/ml:20.2±5.1pg/ml)及IL-10(45.2±10.4pg/ml:37.5±6.4pg/ml)。在活动期和缓解期白塞病患者间IL-12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3.7pg/ml:18.1±3.1pg/ml,P〈0.05)。与对照组比,活动期白塞病患者血清Th1/Th2比值增高(IL-12/IL-10),但活动期、缓解期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FN-γ/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塞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8.9pg/ml:15.5±7.7pg/ml,P〈0.05)。和缓解期相比,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亦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11.9pg/ml:21.2±7.5pg/ml,P〈0.05)。
  结论:Th1及Th2免疫反应均参与了白塞病发病,活动期白塞病患者体内Th1/Th2不平衡状态以细胞免疫为主的Th1反应占优势。IL-17水平增高可能参与白塞病的发病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