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早中期效果评估
【6h】

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早中期效果评估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早中期客观及主观效果,分析年龄、性别、畸形类型、畸形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1985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120例。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患儿115例。记录改良胸骨翻转术及Nuss术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量并随访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选取115例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中已拔除钢板的30例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此组患儿年龄3~15岁,根据不同类比分为小年龄组(≤10岁)22例及大年龄组(>10岁)8例,男孩组24例及女孩组6例,对称型组18例及不对称型组12例,中度组(CT指数≤5)18例及重度组(CT指数>5)12例。选取年龄匹配排除了胸廓畸形的30例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胸部CT扫描分别测量术前、Nuss术后、拔除钢板后的CT指数,进行对比研究。选取年龄匹配的30例排除胸部畸形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及统计分析。Nuss术后1~2年对父母及大年龄组(>10岁)的患几分别进行问卷评估,拔除钢板1个月以后再次进行问卷评估。问卷采用SSQ及M-SSQ。分析大年龄组患儿及父母问卷评估结果的相关度,并分析年龄、性别、畸形类型、畸形程度这些因素对问卷评估结果的影响。
   结果: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量Nuss术组均明显少于胸骨翻转术组,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Nuss术组(25.2%)高于胸骨翻转术组(15.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拔除钢板患儿CT指数由术前的5.35±3.03改善为术后的2.86±0.42,拔除钢板后的2.82±0.42,与术前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除钢板后CT指数与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472),并且与对照组的2.48±0.24无统计学差异(P=0.057)。小年龄组与大年龄组CT指数Nuss术后及拔钢板后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93,P=0.116)。男孩组与女孩组CT指数Nuss术后及拔钢板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称性组与不对称性组CT指数Nuss术后及拔钢板后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281,P=0.610)。中度组与重度组CT指数Nuss术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拔钢板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93)。全组M-SSQ总分平均为65.20±5.98(中位数66.0,范围41-76)。大年龄组患儿与父母问卷评估分数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45,P<0.05)。患儿父母对Nuss术后1-2年及钢板拔除后3个月的整体健康、活动能力、整体外观、整体结果、胸廓外观的满意度以及重新选择的评估结果相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算小年龄组与大年龄组、男孩组与女孩组、对称性组与不对称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2,0.183,0.536,0.522)。1例(3.3%)患儿及父母对最终整体结果表示不满意,显示手术失败。
   结论:Nuss手术比胸骨翻转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小儿漏斗胸的矫治。采用CT扫描及问卷评估分别客观及主观地评价Nuss术后乃至钢板拔出后的中远期手术效果,无论年龄、性别、畸形类型、畸形程度,Nuss术均能使漏斗胸患儿的胸骨得到良好的抬高,得到患儿及父母的满意,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