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提高瘤床照射精确性的研究
【6h】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提高瘤床照射精确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部分重复定位CT评价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瘤床及全乳体积的变化
   目的:重复定位CT评价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瘤床及全乳体积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从2008.7-2009.1共收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16例,所有患者在全乳放疗前(CT1),放疗中(CT2),瘤床加量前(CT3)行相同体位的模拟CT扫描3次,分别在三次CT上勾画瘤床和全乳PTV,以及测量瘤床内上下,内外金属夹的距离。
   结果:所有患者三次CT上全乳的平均PTV体积分别为579.6cm3,575.7cm3,566.1cm3(p=0.990)。瘤床的平均体积分别为49.5cm3,25.6cm3,22.2cm3(p=0.007)。进一步分析发现CT1与CT2,CT1与CT3之间的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意义,CT3与CT2之间的体积变化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瘤床总体积平均下降43.4%,体积下降大于20%的14人,占87.5%,大于50%的6人,占37.5%。术腔内金属夹之间的距离缩短平均为:上下0.89cm(p=0.000),内外O.75cm(p=0.001)。首次CT上的瘤床体积与CT3和CT1之间的瘤床体积变化百分比有明显相关性(r=0.57,p=0.021)。CT3与CT1之间的PTY体积变化与瘤床的体积变化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726,p=0.001.)。CT3与CT1之间瘤床体积变化与上下,左右两组金属夹之间的距离变化均成明显相关性(r=0.529和0.606,p值分别为0.035和0.013)。
   结论: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全乳放射治疗过程中瘤床的体积存在着动态下降,其变化在放疗开始后的早期阶段更显著。术腔中标记金属夹之间的距离在放疗中也有明显的缩小,瘤床体积变化与金属夹之间的距离变化成明显正相关性。
   第二部分金属夹在确定瘤床加量范围中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以CT上勾画的瘤床PTV为标准,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据金属夹确定瘤床靶区的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从2008.7-2009.1收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模拟CT30例,其中14例患者为放疗前定位CT,16例为瘤床加量前的CT。所有患者在CT上的瘤床CVS评分至少为3,且瘤床内至少放置有4枚金属夹标记上下内外四个切缘。在CT上根据金属夹及术后改变勾画瘤床GTV和PTV。采用垂直于瘤床的电子线射野角度模拟常规透视下的射野方向,电子线照射野的大小为在上下内外四个方向上的金属夹外放2cm所形成的矩形野。
   结果:术腔内的金属夹中位4个(4,6),瘤床平均深度3±0.7cm,瘤床GTV与金属夹在上下内外四个方向上的平均距离分别为:上方0.4±0.7cm下方0.3±0.4cm内界0.5±0.7am:外界0.3±0.6cm。将患者在任意方向上的最大距离Dmax作为一个观察指标,Dmax小于等于0.5cm的患者12例,大于0.5cm而小于等于1cm和大于1cm的患者分别为9例。瘤床6TV体积平均为24.1cm3,PTV体积为125.1cm3,瘤床在投影方向上DRR面积为26.4cm2。根据瘤床最大深度选择电子线能量,分别为:9MeV18例,12MeV9例,15MeV3例。瘤床PTVD90>90%处方剂量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46.7%,D90>80%的占70%,PTV内存在小于50%处方剂量照射的患者占36.7%。单因素分析发现金属夹与瘤床边界的距离大于0.5厘米是PTVD90<90%处方剂量的预测因素(p=0.000)。金属夹与瘤床边界的距离大于1厘米是存在靶区遗漏的的预测因素(p=0.000)。
   结论:依据我们的研究,根据金属夹定位的简单电子线野会导致瘤床的剂量覆盖不充分,在CT上勾画靶区进行瘤床加量是合理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