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
【6h】

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媒体的运作和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思考以及在思考后作出的反应。隐私、隐私权、公众人物等这些概念的产生都是因媒体而起,也都因媒体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而被重新认识和运用。随着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强大和不可替代的渗透,几乎每一个现代人都与媒体有着各种形式的接触,每一个普通人(也就是本文论述的非公众人物)都与媒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就是其中日益突出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之一。注意到这一点,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就这一问题形成一定的思考。
  第一章:非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新视角。通过对隐私及隐私权概念的发展梳理以及普通人概念的界定,将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中涉及的关键概念进行描述,作为这一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基础。通过论述媒体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认清媒体容易出现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客观情况。
  第二章:传统媒体的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传统媒体采访行为、报道内容中出现的侵权形式进行梳理、归纳,了解传统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现状。
  第三章:新媒体中特殊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网络等新媒体在现实和虚拟见相互交叉的信息传播关系处发,分别讨论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曝光、虚拟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传播的情况。
  第四章: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原因分析。在系统梳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从传统观念、法律制度和行业自律三个方面论述媒体侵犯普通人隐私权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通过概念溯源以及发展脉络的梳理形成当下对几个重要概念的一般认识和界定;以个案举例的方式进行现象描述;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对应的思考,提出对策。对我国媒体侵犯非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论述,有助于更为清楚地认清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为如何缓解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