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
【6h】

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指导小组成员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

二、清代地图研究的断裂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

第三节 资料与方法

第四节 术语定义

第二章 会典舆图重绘的背景

第一节 边疆危机中官方图志的困境

一、官方图志地名定位的困扰

二、官方图志权威性和效力的丧失

三、补救和改进努力

第二节 地图开方风气的兴起

第三节 会典续修依次增详的惯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会典馆画图处筹备过程

第一节 征集各省地图资料

第二节 成立画图处

一、派定负责官员

二、订立绘图章程

三、征调绘图人员与资料

第三节 测图标准的升与降

一、续颁绘图章程

二、绘图章程旋行受阻

三、洪钧案与测图标准的倒退

四、续颁章程的积极意义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会典舆图修纂过程

第一节 各省舆图的测绘呈送

一、基于原有舆图增订的省份

二、重新测绘的省份

三、地图测绘方法

第二节 会典舆图的编纂

一、光绪《皇舆全图》的编绘

二、各省舆图的编绘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录一 光绪会典馆画图处人员升迁变动表(1896~1899)

附录二 各省经纬度总图

附录三 光绪《会典舆图》目录清单

附录四 永嘉县古今地图对照点坐标

附录五 主要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利用近代实测地图高精度定量提取历史地理信息正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然而西方技术为主体的研究范式,导致以往缺乏关注清代中后期的地图测绘方法和成就;不仅难以真正理清近代地图测绘发展的路径,也阻碍近代实测地图的深入应用。本文从传统地图学自身发展的视角,详细讨论清末最大规模全国性地图测绘光绪《会典舆图》的开办背景、筹备和修纂过程,得到结论如下:
  首先,同光年间以崇厚误判地图大量割地为代表的边疆危机事件中,传统官方图志暴露出地名定位的缺陷,并被实际排除出边界争端的处理过程。光绪会典的开办为致力于重建官方图志权威性的清流派官员提供了契机;清流派官员“中体西学”的思想对《会典舆图》编纂产生较大的影响。嘉道之后地图开方风气的兴起及会典逐次增修的惯例则是光绪《会典舆图》开办的直接原因。
  其次,会典馆通过成立画图处并前后三次颁定章程,不仅制定了较高的统一测图标准,而且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升迁机会也吸引到熟悉测绘的知识分子尤其候选官员的关注;画图处通过调取、考试方式迅速聚集大批人才,测绘知识的增加使得测图标准逐渐升高。但各省多不能达到要求或请求展限,在洪钧被参劾其翻译界图导致失地后,绘图标准很快降回从前,以规避可能的风险。
  再次,尽管会典舆图退回旧图标准,但各省呈送舆图仍需依照章程测绘。除一些省份仅增订旧图较早送馆外,在准确地图效用的认识和会典馆奖惩制度的作用下,稍晚送馆省份舆图均有所变通甚至部分超额地完成续颁章程要求,实施经纬度和三角测量、绘制切圆锥投影总图、测量山脉地形等。由于技术要求的提高,测绘中各省多摒弃传统州县造送方式,而采取设立舆图局,聘请江浙、湖南、水陆师学堂精通测绘人员,制造或购买仪器,培训队伍分赴各地完成测绘。测绘技术也由传统以量为主转向以测为主,能通过控制测量将误差限定在一定范围,湖北、江西等使用西方仪器实测经纬度;多数省份能够掌握圆锥投影绘法,个别还使用晕滃法绘制地形。
  最后,以上表明近代中国地图学的西化并非完全遵循从外至内通过译书和洋务产生作用的模式;因处理边界争端等自身需求,从内至外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测绘技术,补充传统地图学,也是近代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清末较长时间内,奉行“中体西学”的清流派对传统地图学西化的影响和推动超过洋务派。同时,会典舆图修纂受阻说明临时性传统官书编纂体系已不能承担功能日益重要、涉及专门技术的官方图籍修纂,需要建立长期测绘机构,实施全国基础地理测绘。各省测绘技术、组织形式的转变表明以往低估了清末地图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也证明提取近代实测地图历史地理信息的可行性及未来可供挖掘的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