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沸石/介孔氧化硅和碳纳米管/介孔碳核-壳复合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6h】

沸石/介孔氧化硅和碳纳米管/介孔碳核-壳复合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多孔分子筛材料,由于其空旷的骨架,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规整可调的孔结构,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60年代环球油品(UOP)公司研制的Y沸石到后来Mobil公司发明的ZSM-5,沸石分子筛已经被广泛用于石油催化裂化制汽油,并不断改变人类能源结构和化学品构成。但传统的沸石分子筛材料一般孔道尺寸较小(小于1.2nm),不能满足包括重油分子在内的有机大分子催化转化要求。1992年美孚(Mobil)公司研究报道了MCM-41系列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这类新的多孔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二维或三维有序排列且尺寸均一可调的孔道,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随后,具有更大孔径和更高稳定性的SBA系列介孔氧化硅分子筛的成功合成为介孔材料在大分子催化、精细化工、生物大分子吸附分离、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目前受到无定型孔壁组成的限制,其水热稳定性、酸性稳定性和强度还较差,未能达到工业应用要求。
   功能性设计是促进材料科学领域不断发展的驱动力。核-壳复合材料是一类将具有不同功能或孔道结构的不同组分在不同空间上均匀、可控分布的功能性材料。本论文针对多孔分子筛材料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围绕重油中大分子转化、烯烃制备等为导向的功能分子筛基础和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功能性多孔分子筛的设计和合成调控为主线,分别从微孔/介孔核-壳型分子筛结构的创制、解析和催化应用等方面,系统研究核-壳型功能分子筛的结构构筑、形成生长规律与组装机制,调控其功能和孔径;同时,论文还研究了碳纳米管/介孔碳核-壳复合材料的构筑、结构解析和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
   论文第二章旨在探索“多级孔道”沸石/介孔氧化硅核-壳复合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特征。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为模板剂,TEOS为硅源,通过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导向组装的溶胶-凝胶包裹过程,制备了一系列由沸石(ZSM-5)单晶为核和MCM-41型有序介孔氧化硅为壳层的核-壳型复合分子筛。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复合分子筛中介孔氧化硅壳层均匀且紧密地生长在沸石单晶周围,且通过改变合成过程中TEOS/沸石质量比,氧化硅壳层厚度可以在15-100 nm范围内可调。所得复合材料中的沸石晶粒和介孔氧化硅壳层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由2.4-3.0 nm介孔孔道的外壳层和0.51 nm的沸石晶粒内核组成的“多级孔道结构”复合分子筛。沸石分子筛ZSM-5包裹壳层厚度为75 nm的介孔氧化硅壳层前后,苯分子在沸石内的短时动力学扩散系数分别为7.88×10-19和7.25×10-19m2/s,则壳层构筑对苯分子在沸石孔道中的扩散影响较小,表明壳层与沸石核间高度的连通性。包裹后复合材料对大分子1,3,5-三异丙苯的吸附量(~1.35 mmol/g)远远高于纯沸石(~0.4 mmol/g)。当在包裹过程中引入铝源,所得复合分子筛具有“梯度”酸性分布的特点:介孔壳层中主要是以Lewis酸为主,且酸性较弱;沸石内核则保留了较强的酸性,其中含有丰富的Bronsted酸和部分Lewis酸。核-壳复合分子筛在正十二烷探针分子的催化裂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多级孔道”结构和“梯度”酸分布的核-壳复合分子筛在石油催化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论文第三章旨在探索合成具有较大孔径介孔氧化硅壳层的包裹方法。报道了一种“超稀溶液相”包裹方法,首次采用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为表面活性剂,在酸性介质中合成具有SBA-15壳层包裹的ZSM-5@SBA-15复合分子筛。结构表征表明,复合分子筛比表面积可调(115-228 m2/g),壳层孔径大(约7 nm),壳层中具有大量隧道小介孔(约3 nm),包裹后沸石仍能保留原来的高结晶度,且沸石微孔和SBA-15介孔的连接处高度开放。SBA-15二维六方的介孔孔道平行地生长在沸石不同晶面上,孔道排列具有“指纹”状花纹。通过调节壳层原料含量可以实现壳层厚度的调节,且壳层厚度由晶面决定。此外,本章还系统研究了合成参数,包括无机盐MgSO4添加剂、搅拌速率、酸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核-壳结构ZSM-5@SBA-15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的影响。水热处理(100℃)对制备具有有序规则介孔结构的SBA-15壳层具有明显效果。提出了包裹过程中“表面诱导胶束化”和“氧化硅壳层孔道重整”形成均匀ZSM-5@SBA-15微孔/介孔核-壳复合分子筛的形成机理。此外,甲醇转化制丙稀(MTP)的催化结果显示其高转化率(~98%)、高丙稀选择性(约39%)及高P/E值(propylene/ethylene ratio,约10.7)。
   论文第四章旨在拓展核-壳复合材料中介孔氧化硅壳层的孔道结构和功能性。在第三章研究基础上,首次采用具有更大亲水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08为模板,TEOS为硅源,沸石分子筛ZSM-5为核材料,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溶液相”组装过程构筑了一种新颖的具有笼型介孔氧化硅壳层的核-壳复合分子筛材料。核-壳复合分子筛中介孔氧化硅壳层具有大小不同的笼型孔,壳层厚度为70 nm左右。复合分子筛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径(2.9-8.4nm)和高结晶度沸石核,且微孔/介孔间具有开放的连接。核-壳复合分子筛负载的Pt纳米催化剂均匀分散在介孔氧化硅壳层中,催化剂颗粒尺寸约为3.2nm。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沸石分子筛的酸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可能会提高积碳的生成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相同Pt负载量的核-壳复合分子筛的活性稳定性明显高于机械混合催化剂。
   论文第五章在前面研究基础上旨在拓展核-壳复合材料功能性和组分多元化。从碳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高比表面出发,采用溶胶-凝胶包裹法和纳米复制相结合的方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壁碳纳米管@介孔碳复合材料(MWNT@mesoC)。将商业化MWNTs用混酸处理,然后采用CTAB为模板在碳管表面均匀包裹一层介孔氧化硅,获得多壁碳纳米管@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然后,采用该材料为模板,将碳源糠醇和催化剂草酸灌注到介孔氧化硅壳层孔道内,经碳化处理和除去氧化硅后得到MWNT@mesoC核-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保持了原始MWNTs的一维管状结构和三维缠绕网络骨架。材料微纳结构表征表明每根MWNT表面都均匀包裹了厚度为15 nm的介孔碳壳层,因此材料比表面积增加了300 m2/g,且都来自于孔径为3.9/8.9 nm介孔。电化学电容器性能测试表明包裹介孔碳壳层后的MWNTs与纯MWNTs相比,其在1.0 M(C2H5)4NBF4和6.0 M KOH电解质中测得的比电容大大增加,分别从9.0 F/g增加到48.4 F/g和6.8 F/g增加到60.2 F/g。此外,核-壳复合材料在较高电流密度(20A/g)下维持了初始比电容的60%,循环1000次后比电容仍能维持9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