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退市新政的合理性研究
【6h】

我国退市新政的合理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我国主板市场退市制度的实施现状

1.1.3 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贡献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2.我国股票市场退市制度的理论探索

2.1 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我国股票市场退市制度的演变

2.2.1 退市制度的历年演进

2.2.2 我国主板市场新旧退市制度比较(此处仅显示新增条款)

2.2.3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比较分析

2.2.4 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新规差异

2.2.5 中小板市场退市制度与主板退市新规比较

2.3 国外股票市场的退市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2.4 本章小结

3.“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原则的合理性验证

3.1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与分类

3.1.1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

3.1.2 资产置换

3.1.3 债务重组

3.1.4 政府补助

3.1.5 证券投资收益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

3.3 财务指标的选取

3.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5 研究假设

3.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6.1 对假设1的验证

3.6.2 对假设2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4.净资产指标的合理性检验

4.1 基本假设

4.2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

4.2.2 研究方法与步骤

4.3 退市公司描述性分析

4.4 退市公司净资产特征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成交量指标的合理性验证

5.1 证券市场发行审核制度与壳资源价值

5.1.1 证券发行制度背景

5.1.2 证券发行与核准制的特点

5.1.3 核准制与“壳资源”的产生

5.1.4 “壳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

5.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说明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5.2.2 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的分类

5.2.3 研究步骤

5.3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3.1 “壳资源”的代理变量

5.3.2 控制变量

5.4 基本假设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1 实证结果

5.5.2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退市新政有效性的综合评判

6.1 股票市场退出机制有效性的度量标准

6.2 新退市制度下的退市率变动

6.3 基于PE修正模型的退市新政综合效果检验

6.4 基于换手率修正模型的退市新政综合效果检验

6.5 本章小结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对上市公司的考核指标应该进一步的多样化

7.2.2 退市制度的配套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7.2.3 股票发行应运步向注册制发展

7.2.4 建立更加丰富的直接融资渠道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自2001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旧的退市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缺陷,使得大量的绩差公司滞留在市场中。2012年沪深两市相继推出了创业板、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新退市制度,退市新政纳入了净资产以及市场交易类的指标,并增加了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准则,为退市制度的改进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本文分别以2012年退市新政中的三项新增指标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分别从理论及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扣非”准则、净资产指标、成交量指标纳入退市新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最终得到结论,明确了“扣非”准则和净资产指标纳入退市制度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市场交易类的成交量指标的纳入提出了质疑。最后,我们假设退市新政实施于A股市场,通过计算新规实施前后A股市场的退市率的变化、市场PE水平的调整以及市场平均换手率的差异,以“合适的退市率”、“合理的股价变动”以及“良好的投资氛围”这三方面作为衡量标准,全面综合的度量了2012年退市新政相较于旧的退市制度改善的程度和发挥的实质性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