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化进程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
【6h】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化进程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探讨OIR模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变化的关系

一.OIR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二.OIR模型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变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M-CSF对OIR模型中小胶质细胞作用研究

一.M-CSF及其受体在OIR模型视网膜中分布表达

二.M-CSF促进OIR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加研究

第三部分 M-CSF对OIR模型视网膜血管化进程的影响

一.M-CSF对OIR模型视网膜血管化进程的影响

二.M-CSF加速OIR模型视网膜血管化进程的机制探讨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体发育中巨噬细胞作用概述

发表文章及所获奖项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探讨OIR模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变化的关系
  试验选用出生后7天(P7)小鼠,与同笼母鼠一起置入氧浓度为75±3%的密闭氧箱,5天后返回正常氧环境,制作OIR模型。分别取P12、P15、P17、P21小鼠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及切片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视网膜血管相比,OIR模型P12时可见视网膜中央仅第一级大血管存在,第二级、第三级血管及毛细血管网消失,大片无灌注区形成,周边部有血管网分布。P17时在视网膜周边部和中央部无灌注区交界处大量新生血管簇形成,中央部大血管迂曲。P21时视网膜中央部基本血管化。视网膜垂直切片可见新生血管芽突破内界膜,长入玻璃体。视网膜铺片及切片结果提示OIR造模成功。
  成功建立OIR模型后,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OIR模型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动态变化及其与视网膜血管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铺片和切片观察OIR模型血管化过程中血管和小胶质细胞的关系,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对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提示小胶质细胞增减变化。
  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胞体较小,突起细长伸展,呈静息态,和血管关系密切。OIR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变短粗,在血管化区域和新生血管区分布明显多于无血管区。RT-PCR检测提示P15时,OIR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11bmRNA显著低于正常组,随时间增加,P21时超过正常水平。Western blot定量检测CD11b蛋白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体外低氧培养小胶质细胞提示OIR模型中视网膜血管闭塞后的改变引起了小胶质细胞改变。共聚焦图片显示小胶质细胞聚集在新生血管芽上面及前方,包绕出芽的内皮细胞尖端,提示小胶质细胞吞噬基质为新生血管形成开辟空间,在内皮细胞出芽形成血管腔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本部分研究表明OIR模型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开始时减少,随着时间增加,小胶质细胞增加。在视网膜无灌注区血管化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与新生血管芽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视网膜无灌注区血管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M-CSF对OIR模型中小胶质细胞作用研究
  OIR造模后,采用免疫组化观察OIR模型视网膜M-CSF及CSF-1R分布变化,并且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IR模型视网膜M-CSF及CSF-1R mRNA和蛋白动态表达变化。结果提示OIR模型M-CSF和CSF-1R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层,与正常视网膜组织对比,未见显著变化。正常小鼠和OIR模型小鼠视网膜部分小胶质细胞均可高表达CSF-1R。
  将OIR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注药组腹腔注射M-CSF(4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注射用水。分别观察小鼠行为、记录各个时间点小鼠体重,视网膜铺片免疫组化计数小胶质细胞数目,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IR模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标记性蛋白CD11b的mRNA和蛋白丰度动态表达变化。
  结果显示:注药组体重P15时高于对照组小鼠10%,P17和P21时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小鼠行为未见明显异常,主要组织器官大体解剖观察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视网膜铺片免疫组化显示P15、P17、P21时注药组小胶质细胞高于对照组71%、46%、31%,RT-PCR结果表明注药组CD11b的mRNA表达分布高于对照组2.61、2.24、1.05倍,Western blot检测CD11b蛋白表达与其mRNA趋势一致。
  本试验结果表明,OIR模型小鼠腹腔注射M-CSF可促进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加,对小鼠无明显毒副反应产生。
  第三部分:M-CSF对OIR模型视网膜血管化进程的影响
  将OIR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注药组腹腔注射M-CSF(4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注射用水,分别取P15、P17两个时间点视网膜铺片,FITC-GS染色、照相、拼图后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分别描记视网膜边界、无灌注区边界、新生血管簇面积,分别计算每一张视网膜拼图无灌注区面积比、新生血管簇面积比、血管化面积比,并做统计比较。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屏障蛋白ZO-1和Occludin动态变化,MMP-9动态变化,以及VEGF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系统性应用M-CSF可促进OIR视网膜无灌注区血管化进程,加速新生血管簇退化,增加视网膜血管屏障蛋白ZO-1表达,减少MMP-9表达,减少VEGF表达。
  为了进一步研究是否因为M-CSF引起的小胶质细胞增加而促进OIR视网膜无灌注区血管化进程,其中部分系统性M-CSF注药组小鼠接受腹腔和玻璃体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减少系统性巨噬细胞及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视网膜铺片免疫组化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变化,分别计算P15和P17时视网膜无灌注面积比,进行统计。体外试验通过小胶质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采用跨膜电阻仪测量HUVEC上下的跨内皮电阻抗(TER)。
  结果显示: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减少了M-CSF注药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血管发育障碍,血管较细,血管网稀疏。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处理的OIR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增加。体外小胶质细胞和HUVEC共培养试验结果提示,小胶质细胞增加可促进HUVEC细胞间TER增加。
  本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应用M-CSF可促进OIR视网膜无灌注区血管化进程及血管屏障成熟,还可促进新生血管簇退化,减少VEGF表达。去除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及其来源时,OIR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减少,血管发育不良;小胶质细胞增加可促进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形成。研究提示系统性应用M-CSF引起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加,可促进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无灌注区血管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