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碳关税的合法性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
【6h】

碳关税的合法性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碳关税概述

第一节 碳关税的提出背景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

第二节 碳关税的基本含义

一、碳关税的概念

二、碳关税的性质

三、碳关税的实质

第二章 美国与欧盟的碳关税立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的碳关税法案

一、美国提出碳关税的背景

二、美国碳关税法案的主要内容

三、美国碳关税的立法趋势

第二节 欧盟的碳关税法案

一、欧盟碳关税的提出背景

二、欧盟碳关税提案的内容

三、欧盟碳关税的立法趋势

第三章 WTO框架下碳关税合法性的判断

第一节 碳关税与WTO的基本原则

一、碳关税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二、碳关税与国民待遇原则

第二节 碳关税与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

一、碳关税与GATT第20条(b)款

二、碳关税与GATT第20条(g)款

三、碳关税与GATT第20条前言

第四章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

二、影响我国的就业率

三、引发贸易摩擦

第二节 碳关税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高碳产业短期内转型困难

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存在问题

第五章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第一节 国际层面的应对构想

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三、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二节 国内层面的应对构想

一、以碳税应对碳关税

二、以排放权交易制度应对碳关税

三、以碳关税应对碳关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尽快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世界各国通力协作,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框架应运而生,通过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方式减缓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在贯彻与执行这一法律制度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减排责任的承担上争议颇多,致使国际气候合作举步维艰。在此之下,发达国家以采取减排措施会损害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和造成一定程度上“碳泄漏”为由,试图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间接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自此,碳关税也一度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从实质来讲,碳关税是WTO框架下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表现,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博弈的产物。本文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关税的基本含义为基础,以WTO对自由贸易的约束与控制为界,对美国碳关税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讨论与研究以美国碳关税为典型代表的碳关税制度是否符合WTO的基本要求,从碳关税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的根源入手,分析讨论我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局势,继而提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对策。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碳关税概述。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两个方面对碳关税的提出背景进行阐述。其次,从碳关税的概念、性质、实质三个层面对碳关税的基本含义作了归结,即碳关税属于碳的边境税调整措施,它是环境保护掩盖下的贸易壁垒。第二章,美国与欧盟的碳关税立法考察。首先,阐述了美国碳关税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碳关税的立法趋势作了分析。其次,对欧盟碳关税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予以阐述,基于此,归结出欧盟的碳关税立法趋势。第三章,WTO框架下碳关税合法性的判断。首先,结合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的相关规定对以美国碳关税为代表的碳关税制度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归纳出碳关税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其次,将碳关税置于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之下,分别从b款、g款、前言三个层面否定了碳关税的特殊豁免属性。第四章,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首先,将碳关税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作了三个层面的归结,即增加我国进出口产品的成本、拉低我国的就业率、引发贸易摩擦。其次,从我国高碳产业短期内转型困难、法律制度存在漏洞这一现状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第五章,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首先,归结了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上,以积极参与碳关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核心的国际层面的应对构想。其次,对国内层面的应对构想按照实施的可能性大小分别予以列举,依次包括:以碳税应对碳关税、以排放权交易制度应对碳关税、以碳关税应对碳关税,并对各注意事项予以详尽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