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物源性修复材料的病毒灭活与免疫原的观察
【6h】

动物源性修复材料的病毒灭活与免疫原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医疗器械国内、外市场情况

1.2 高值耗材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高值耗材的现状

1.4 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监管法规政策

1.5 高值耗材中的动物源性医疗器械

1.5.1 本项目动物源骨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1.5.2 本项目动物源性膜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2 动物源性修复材料病毒灭活效果观察

2.1 NaOH处理生物骨材料病毒灭活工艺验证

2.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结果

2.2 NaOH处理生物膜材料病毒灭活工艺验证

2.2.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

2.3 讨论

3 动物源性修复材料免疫原实验观察

3.1生物骨材料体液免疫检测

3.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验结果

3.2生物膜材料体液免疫检测

3.2.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

3.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动物源性修复材料技术研究进展与行业前景。参照国家注册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相关要开展动物源性软组织修复材料和硬组织修复材料病毒灭活工艺效果和免疫安全性研究,为产品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研究方法:本课题为了验证2M NaOH30min病毒灭活工艺的有效性,选取了PRV、VSV、PPV和EMCV四种指示病毒用于生物骨材料病毒灭活效果评价;选取了BVDV、IBRV和CPV三种指示病毒用于生物膜材料病毒灭活效果评价。携带病毒的生物骨材料经过2M NaOH溶液浸泡,分别于0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取样,进行产品滴度检测和敏感细胞培养检测,确定各时间点病毒灭活效果。携带病毒的生物膜材料则经过2M NaOH溶液浸泡,于30min取样,进行产品滴度检测。根据产品注册要求,本课题动物源修复材料病毒灭活效果以病毒滴度下降4个Log以上作为最终评价指标。
  本课题通过机体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3表达量的变化情况,评价动物源性生物膜材料和生物骨材料的免疫安全性。生物骨材料选择兔桡骨骨缺损植入途径,分别在2周、4周、12周和24周进行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3含量检测,了解生物骨植入机体后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生物膜材料选择SD大鼠皮下植入途径,分别在2周、4周和6周进行血清中IgG含量检测,了解生物膜植入机体后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
  研究成果:生物骨材料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后均无可以检测到的PRV、VSV、PPV、EMCV,证实可分别使PRV、VSV、PPV、EMCV的滴度均下降4个Log以上。对于未能检测到病毒滴度的样品,在敏感细胞上盲传3代,未能观察到细胞病变。生物膜材料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后,也可使能BVDV、IBRV和CPV三种指示病毒的病毒含量降低4个Log以上。氢氧化钠处理工艺的病毒灭活效果显著,避免了动物源修复材料病毒传播,规避了人畜共患病等风险,本项目研究的牛源生物骨和生物膜动物源修复材料病毒灭活完全。
  生物骨材料免疫原安全性研究中,柱形生物骨组和颗粒形生物骨组的补体C3、IgG、IgM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水平增高,尤以骨折后两周明显,表明两周左右机体对于植骨材料有明显排异反应。后期各试验组血清中补体 C3、IgG、IgM含量均下降,生物骨植入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
  生物膜免疫原安全性研究中,各处理组血清中IgG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生物膜材料植入实验组与假手术对照组血清IgG浓度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且二组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该生物膜修复材料植入机体后未见明显免疫原反应。
  结论及意义:本课题动物源修复材料的氢氧化钠病毒灭活工艺效果显著,解决了动物源修复材料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人畜共患病风险等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生物骨和生物膜两种动物源修复材料植入机体后不会诱发明显免疫原反应,材料免疫安全性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