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式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6h】

中国式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英文文献综述

1.2.2 中文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影子银行概述

2.1 中国式影子银行现状

2.2 国内外影子银行之特征比较

2.2.1 国外影子银行特征

2.2.2 国内外影子银行特征比较

第三章 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及风险

3.1 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3.1.1 融资方的原因

3.1.2 投融资中介方的原因

3.1.3 投资方的原因

3.2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

3.2.1 期限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3.2.2 信用违约风险

3.2.3 系统性风险

3.2.4 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形成干扰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4.1 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机制

4.1.1 影子银行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4.1.2 影子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影响机制

4.2 实证模型

4.2.1 模型选择

4.2.2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4.2.3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

4.2.4 实证结果

第五章 影子银行的风险应对和政策建议

5.1 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

5.1.1 我国金融体系监管概况

5.1.2 国外金融体系监管变革

5.1.3 国外金融体系监管带来的启示

5.2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在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融资业务受到限制的局面下,影子银行的规模呈现了爆发性地增长的态势。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能够通过提供非银行渠道信贷,助益于实体经济发展。然而,影子银行潜在的期限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因其在2008年所造成的严重金融危机,已经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所重视。2009年起,国外的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对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建立了新的监管体制。由于我国影子银行的兴起模式和特征与国外的影子银行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式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将能够为认清影子银行的益处和风险打下基础,从而为我国监管机构更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体系提供合适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及风险。并且从理论推导出发,阐述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为验证该影响机制,本文采用2006年—2013年的月度数据样本,建立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变化对于宏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变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了利率的下降、产出增加和实物价格上升的结果。最后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现状以及特色出发,阐述了我国监管机构对于影子银行监管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给出了对于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