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典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浅析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
【6h】

中国古典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浅析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视角

1.2研究范围

1.2.1研究内容

1.2.2历史时期的划分

1.3研究方法——从构成元素到构成关系

1.4概念界定与概念比较

第二章山水环境观的酝酿与形成

2.1中国人的环境观

2.2 古代中国的传统哲学对造园思想的影响

2.3筑山理水的初期模式

2.3.1筑山的渊源

2.3.2引水为池

2.3.3“池三山”的原型

2.4小节

第三章魏晋山水园

3.1魏晋风

3.2山水文学与山水绘画

3.3自然山水园

3.3小结

第四章盛唐文人山水园

4.1盛唐之音

4.2文人造园家

4.2.1王维与辋川别业

4.2.2白居易

4.3造园要素的发展

4.3.1叠石考证

4.3.2理水设计

4.3.3植物配置

4.4小结

第五章壶中天地的空间顺序

5.1文官执政-庭园环境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5.2北方造园的发展

5.3江南地带

5.4“壶中天地”的空间概念

5.5庭园构成要素的发展

5.5.1叠山

5.5.2理水的完全成熟

5.5.3植物

5.5.4建筑

5.6小结

第六章 理论与实践并举

6.1“儒商合一”与“雅俗共赏”

6.2造园理论著作与造园家

6.3江南私园

6.4北京

6.5 庭园构成要素的发展

6.5.1叠山

6.5.2理水

6.6主山主水主建格局的改变

6.7小结

第七章 盛极而衰

7.1从辉煌到衰落

7.2造园名家戈裕良与环秀山庄

7.3三大地方风格的鼎立

7.4庭园构成要索及其关系的演化

7.4.1叠山

7.4.2植物配置

7.4.3庭园中山、水与建筑位置关系的变化

7.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从设计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庭园环境艺术构成元素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经过文献检索及调查,发现目前刊行的相关理论著作中关于园林史、艺术论以及中西园林比较的占绝大多数,这些文章都是从文化、审美、历史、园艺栽培技术、建筑、甚至文学的角度加以论述的.少量关于园林设计的著作或是以实践设计指导,或是教学用书为主.学术论文方面,园林学的论文以园林史、园艺栽培、养殖等见长;建筑学的论文以营建技术和建筑艺术审美方面为重;而艺术设计学关于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方面的论文数量甚少.因此该论文的目的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作一次梳理和探讨性研究工作;二是希望能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从构成元素的分析着手,进而总结各个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庭园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该文分析了每一阶段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流变,进而理出庭园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如下.1、叠山的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体量上由大到小,风格上由写实到写意,材料上由筑土为山到土石相间,再到各种形式并存.2、理水方面由最初单一的水池,发展到完整的水系,最后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的全部水体形式的过程中,风格一直以自然格调为主,面积大致也是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3、植物配置由简单大面积的分区,发展到唐宋时期的注重个体美,到明清受造园空间变化的影响,面积逐渐缩小,配置趋于精致化.后期地方风格明显.4、主山主水主建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造园空间的逐渐缩小,与建主实用功能的上升.具体演变过程为:由宋以前的建筑散置于山中,到主体建筑退出由之外,最后居于山水对面,致使山水最后成为静点观赏对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