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梅核与海洋真菌Fusarium sp.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h】

杨梅核与海洋真菌Fusarium sp.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篇杨梅(Myrica rubra)核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杨梅中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1.3本课题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杨梅核的化学成分的跟踪分离与结构鉴定

2.1引言

2.2跟踪分离

2.3杨梅核化学成分研究

2.4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5化合物波谱数据与理化常数

参考文献

第三章杨梅核脂肪酸与蜡质成分GC-MS分析

3.1实验方法

3.2结果与讨论

3.3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杨梅核中化合物抗菌活性筛选、研究

4.1引言

4.2实验材料与方法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EGCG水解为:EGC的反应条件优化

5.1引言

5.2实验材料

5.3实验条件的确定

5.4实验条件的优化

5.5结果与讨论

5.6结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第二篇海洋真菌Fusarium sp.(F4)次级代谢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现状

1.3海洋真菌及其次级代谢物的研究现状

1.4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物的应用

1.5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Fusarium sp.(F4)次级代谢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2.1引言

2.2 Fusarium sp.(F4)次级代谢物结构鉴定

2.3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4化合物理化常数

参考文献

第三章真菌次级代谢物抗结核活性与肝细胞毒性筛选

3.1引言

3.2实验材料与方法

3.3实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天然产物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结构新、疗效好、毒性低的活性物质,成为新药研究的先导和源泉。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杨梅(Myricarubra)核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确证与活性研究。 1.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对杨梅核中的化合物进行了跟踪分离,并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 2.用GC—MS对杨梅核脂肪酸与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梅中脂肪酸和蜡质的总含量为31.10%,其中含有8种脂肪酸和3种长链烷烃,主要为棕榈酸(C16:0)28.22%、亚油酸(C18:2)14.4%、顺式—油酸(C18:1)25.74%、芥酸(C22:1)15.68%,十七烷5.2%、十八烷5.87%、十九烷4.71%,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55.91%,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为40.19%。为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提供了参考。 3.杨梅核系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将杨梅核阴干粉碎,99%乙醇提取得浸膏,按极性粗分后进行抗菌活性筛选,跟踪分离其中化合物。各部分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反相柱层析、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到22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UV、EI-MS、HR-ESI-MS、1H-NMR、13C-NMR、DEPT、1H-1HCOSY、HMQC、HMBC、NOEDS和NOESY等),确定了黄酮如YM-6、三萜如YM-16、甾体如YM-1等,共16个化合物的结构。 4.对杨梅核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YM-16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具有抗菌活性。YM-16浓度为15mg/mL时与古伦霉素浓度为30mg/mL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活性相当,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1mm与7.3mm。 5.首次将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EGCG)水解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 第二部分内容为海洋真菌Fusariumsp.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确证与活性研究。 1.对镰刀菌属互花米草内生真菌Fusariumsp.的次级代谢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结核活性与肝毒性筛选。 2.镰刀菌属内生真菌Fusariumsp.系从长江口海草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中分离得到,对真菌进行了发酵培养,对真菌培养物的菌丝体和发酵液分别用99%乙醇进行提取。将提取液减压蒸干后经HPLC检测,两部分基本相同,合并进行化合物分离。各部分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到12个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生物碱如F4—3、甾体如F4—1等8个化合物的结构。 3.使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抗结核分歧杆菌(MycorbacteriumtuberculosisH37RV)活性,使用MTT法研究了其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发现F4—3对结核杆菌具有活性,MIC100为5μg/mL,且对正常肝细胞毒性很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