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商住密集区过渡性街道的设计研究
【6h】

上海商住密集区过渡性街道的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绪论

0.1 课题背景

0.2 研究范畴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

0.4 相关理论的研究动态

0.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0.6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上海商住密集区概况

1.1 定义商住密集区

1.2 两种商住关系

1.3 街道的作用

1.4 定位上海商住密集区

1.5 上海商住密集区主要研究区域的特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提出“过渡性街道”的理论基础

2.1 区别街道与道路

2.2 街道的分类

2.3 与街道有关的理论研究

2.4 关于过渡空间的研究

2.5 现代街道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章. 提出“过渡性街道”

3.1 过渡性街道

3.2 对街道硬性分类提出质疑

3.3 对过渡空间研究的补充

3.4 对现代街道批判声音的回应

3.5 街道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声明

3.6 本章小结—不是理论是观点

第四章. 上海商住密集区(主要研究区域)过渡性街道的现状研究

4.1 上海商住密集区(主要研究区域)的现状分析

4.2 上海商住密集区(主要研究区域)过渡性街道的现状分析

4.3 关于过渡性街道实际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过渡性街道的优势分析与利用潜力

5.1 对“过渡’’的需求

5.2 过渡性街道的空间优势

5.3 过渡性街道的混合用途

5.4 过渡性街道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对过渡性街道设计建议

6.1 完善步行体系—行人优先原则

6.2 利用消费活动营造和控制街道活力

6.3 秉持引导原则—体现街道的过渡性

6.4 过渡性街道的个性体现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各区、县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人口密度表(2008)】

【附录二:上海市中心城区9个区及浦东新区建筑密度分布图(2003)】

【附录三:南京东路步行街周边街道的空间数据、示意图和照片】

【附录四:淮海中路商业街及其周边街道的空间数据、示意图和照片】

【附录五: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周边街道的使用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附录六:上海淮海中路商业街周边街道的使用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附录七: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录八:图表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再生的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已逐步趋向于现状的更新和梳理,提高土地利用的质量,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更合理舒适。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上海商住密集区为研究对象,关注衔接商业街与居住区的街道,并提出“过渡性街道”的新观点。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提出对于过渡性街道更新设计的指导建议。
   通过对上海两个主要的商住密集区的考察研究,本文归纳了过渡性街道的具体表现、现状问题、优势和利用潜力。虽然是针对上海指定街区街道的研究,但作者希望对于同样处于城市更新阶段的、高密度建筑环境的大城市的街道更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过渡性街道不是一种新的街道类型,而是现存于商住密集区的、在商与居之间应当起衔接与缓冲作用的街道,它们是商业街延伸,同时也是居住区生活空间的延展,通过这两种方式将商住密集区的街道网络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单纯指通路上的连贯,更多的是对街道步行环境、内部活动的关注,步行环境体现了街道的客观品质,内部活动则决定了街道的活力,其中包括商业性、公共性或生活性的。通过这些内容来体现街道的过渡性质,配合具体设计手法的处理,以上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
   本文最后提出关于过渡性街道的设计建议,主旨思想在于尊重街道本身,在了解街道现状的前提下作引导性的设计,通过引导的方式来体现过渡;另一方面,街道个性的强化有助于增强街道的识别性,在以过渡为统领思想的基础上,提倡街道个性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