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红麻纤维的木质素结构特征及其脱胶研究
【6h】

黄、红麻纤维的木质素结构特征及其脱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1.绪论

1.1 黄、红麻纤维概述

1.1.1 黄、红麻纤维的优缺点

1.1.2 黄、红麻纤维的组成

1.2 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及研究进展

1.2.1 木质素的结构单元及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1.2.2 木质素的分类

1.2.3 木质素的分离和提取

1.2.4 木质素结构研究的进展

1.3 木质素的降解

1.3.1 漆酶介绍

1.3.2 漆酶降解木质素研究进展

1.4 黄、红麻纤维的脱胶现状及进展

1.4.1 脱胶分类

1.4.2 生物脱胶

1.4.3 化学脱胶

1.5 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化学结构及脱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课题研究意义

2.黄麻纤维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提取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制备

2.3.2 磨木木质素(Milled Wood Lignin,MWL)的制备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定

2.3.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测定

2.3.5 有机元素、甲氧基含量及官能团的测定

2.3.6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有机元素分析和磨木木质素的C9经验式的计算

2.4.2 红外光谱表征

2.4.3 核磁共振氢谱(1H—NMR)特征

2.4.4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特征

2.5 本章小结

3.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结构单元比例的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机理

3.3 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

3.3.1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

3.3.2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液相色谱测试

3.3.3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

3.3.4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与实验条件

3.4 结果和讨论

3.4.1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液相色谱测试结果

3.4.2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结果

3.4.3 磨木木质素裂解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木质素结构的分析

4.1 引言

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4.3 测试条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元素相对含量

4.4.2 碳价态

4.4.3 氧价态

4.4.4 氮价态

4.4.5 硫碳原子比(S/C)

4.5 结论验证

4.6 本章小结

5.红麻纤维木质素在生物酶脱胶中的变化

5.1 引言

5.2 酶脱胶基本原理

5.3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1 实验用原料及仪器

5.3.2 实验方案

5.4 纤维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5.4.1 纤维性能测试方法

5.4.2 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

5.4.3 红外光谱测试

5.4.4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原料的测试结果

5.5.2 漆酶单独处理对红麻纤维脱胶的影响

5.5.3 预处理对红麻纤维应用漆酶脱胶的影响

5.5.4 不同浓度介体ABTS对红麻纤维应用漆酶脱胶的影响

5.5.5 综合脱胶工艺处理后纤维性能测试

5.5.6 纤维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5.5.7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5.5.8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红麻纤维木质素在化学脱胶中韵变化

6.1 引言

6.2 化学脱胶基本原理

6.3 试验方法

6.3.1 方案CT1:碱氧法脱胶试验

6.3.2 方案CT2:碱氧法—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脱胶试验

6.3.3 方案CT3:碱氧法—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硫酸盐法脱胶试验

6.3.4 方案CR1:过碳酸钠法脱胶试验

6.3.5 方案CR2:过碳酸钠法—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脱胶试验

6.3.6 方案CR3:过碳酸钠法—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硫酸盐法脱胶试验

6.3.7 方案CS1: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硫酸盐法脱胶试验

6.4 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6.4.1 纤维性能测试方法

6.4.2 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

6.4.3 红外光谱测试

6.4.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6.4.5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

6.5 结果与讨论

6.5.1 纤维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6.5.2 纤维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6.5.3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6.5.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6.5.5 木质素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测试结果分析

6.5.6 机理探讨

6.6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黄麻和红麻纤维是麻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黄麻和红麻纤维的木质素含量高,导致纤维粗硬,因此决定了黄麻和红麻纤维主要应用于生产麻布、麻袋等低档产品。黄麻和红麻纤维中木质素的存在对于纺织染整加工过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黄、红麻纺织加工中对纤维进行加工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在保护黄、红麻纤维中纤维素少受损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去除黄麻和红麻纤维中的木质素。在纺织行业中,红麻常作为黄麻的代用品用来进行各种加工。
   木质素是植物体次生代谢合成的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木质素是苯丙烷结构单元以醚键和碳碳键连接,而在木质素骨架侧链上有各种化学官能团,这些结构单元间的键型组成变化和化学官能团的差异,都会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性。因此如何正确制定黄麻和红麻纤维精细化加工工艺、及对黄麻和红麻纤维的研究和应用都有赖于深入研究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特征。
   本文研究比较了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并对木质素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官能团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对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化学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而为阐明其各种反应机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应用生物酶和化学处理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评价了纤维中木质素去除的效果并阐述了木质素结构在脱胶过程中的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研究了自制的黄麻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麻纤维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的苯基丙烷结构单元的经验式分别为C9H9.27O3.52(OCH3)1.26和C9H9.66O3.79(OCH3)1.30。黄麻和红麻纤维的木质素中含有羟基、羰基、甲基等复杂的官能团,且含有相当数量的紫丁香基单元,其木质素结构归属于阔叶材木质素化学结构GS型。黄麻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中木质素结构单元愈创木基单元和紫丁香基单元间主要以醚键和碳碳键相互连接,互相连接的方式有如下几种:β-O-4结构、β-1结构、β-β结构、β-5结构。在这几种结构中,β-O-4和β-β结构比例较大,β-1和β-5结构,结构含量相对较少。黄麻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中β-O-4结构、β-β结构是属于非缩合型结构,而β-1结构、β-5结构属于缩合型结构。缩合型木质素结构的存在,增加了黄麻和红麻纤维中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缩合型木质素结构很难降解,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中的缩合型结构较黄麻纤维多。
   (2)通过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结构单元的比例进行了测定。从黄麻和红麻纤维的碱性硝基苯氧化反应产物液相色谱分析可知:黄麻纤维的非缩合型木质素结构中主要含有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S)和非缩合型愈创木基结构(G);红麻纤维的非缩合型木质素结构中含有少量的非缩合型对羟基苯丙烷结构(H),绝大多数结构单元为非缩合型愈创木基结构(G)和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S),其总量占非缩合型木质素结构单元的99%。黄麻纤维木质素的非缩合型愈创木基丙烷结构(G)约占7.56%左右,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S)约占92.44%左右,其非缩合型S/G值约为12.22;而红麻纤维木质素的非缩合型愈创木基丙烷结构(G)约占10.6%左右,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S)约占89.29%左右,其非缩合型S/G值约为8.4。通过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黄麻纤维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结构进一步分析得出:黄麻纤维木质素中三种结构单元(含缩合型及非缩合型结构单元)的比例H∶G∶S为0∶26.08∶73.92,S/G比值为2.835;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中三种结构单元(含缩合型及非缩合型结构单元)的比例H∶G∶S为4.59∶34.11∶61.30,S/G比值为1.797。
   (3)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了黄麻和红麻纤维木质素的碳的结合态C1s各个子峰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284.6 eV(C-C或C=C),285.2 eV(C-H),286.5 eV(C-O),289.27 eV(O-C=O);氧的结合态O1s各个子峰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532.3eV(O1——碳氧单键中的氧原子),533.3 eV(O2——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相比黄麻纤维木质素,红麻纤维木质素中含有较多的碳碳键连接碳原子,较少的碳氢键连接碳原子,较少的醚键连接碳原子,较多的酯键或羧酸中的羰基碳原子。黄麻纤维木质素的O1/O2比值高于红麻纤维木质素,说明黄麻纤维木质素含有更多的单键连接的氧原子。
   (4)应用漆酶及漆酶/介体体系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对单独使用漆酶、加入介体ABTS以及增加预处理工序的多种脱胶工艺进行了研究,测试了脱胶后红麻纤维的性能指标,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的液相色谱分析评价了脱胶效果。结果显示,漆酶单独应用于红麻纤维的脱胶工艺效果不明显,必须加入介体ABTS、增加预处理工序才能发挥其作用效果。漆酶/ABTS处理后红麻纤维的结晶度提高。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知漆酶/ABTS方案脱胶后的红麻纤维的光谱图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特征峰强度下降,而大部分纤维素的特征峰强度增加了。由脱胶后纤维的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结果可以推论漆酶/ABTS脱胶方案有助于去除红麻纤维的木质素结构中非缩合型愈创木基丙烷结构单元及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单元。
   (5)应用七种化学工艺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并对脱胶后红麻纤维的分裂度及残余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的液相色谱测试等手段评价了七种化学工艺对红麻纤维脱胶处理的效果。化学脱胶后,纤维的结晶度提高。在氢氧化钠双氧水法或过碳酸钠法处理(CT1和CR1方案)的后道加入强氧化剂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处理(CT2和CR2方案),再进行硫酸盐法煮练后(CT3和CR3方案),红麻纤维红外光谱图中纤维素特征峰积分面积相对值Ai/As之和逐步增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特征峰积分面积相对值Ai/As之和逐步减少,且纤维的木质素含量逐步减少,纤维的分裂度逐步增加。说明本试验所采用的七种方案均有明显的脱胶效果,且过氧单硫酸和过醋酸混合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氧化剂,具有一定的脱除木质素效果。对CT1~CT3脱胶后的纤维进行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发现CT1~CT3脱胶方案有助于去除红麻纤维的木质素结构中非缩合型对羟基苯丙烷结构单元和非缩合型愈创木基丙烷结构单元,并可能在脱胶过程中导致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苯环C2,C5上的其他连接键被打断,形成更多的非缩合型紫丁香基丙烷结构单元。相比较而言,CT1方案更易于去除非缩合型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和非缩合型对羟基苯丙烷结构单元,CT2方案更易于去除非缩合型愈创木基结构单元,CT3方案更易于去除非缩合型对羟基苯丙烷结构单元和非缩合型紫丁香基结构单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