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64层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6h】

冠状动脉64层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1.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2.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定量诊断

3.冠状动脉病变的64层CT仿真内镜影像特征

讨 论

1.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冠状动脉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

3.CTVE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形态学分析

4.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与展望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 述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64S-CTVE)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随机入选的103例病人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获得原始数据,进行仿真内镜三维重建;按照改良的冠状动脉14分段法将其分为1442个血管单元,观察冠状动脉腔内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其中34例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64S-CTVE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且描述性分析各种病变CTVE成像的特征性改变,以阐释CTVE在冠状动脉内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结果: 1.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①103例患者中2例屏气不良、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源影像获得不理想,其余99例一次屏气扫描后完成血管重建,重建成功率为96.12%:99例患者1386段血管的显示率达92.42%(1281段),优良率为87.66%(1215段),其中1级占80.18%(1102段);②男性优于女性(Z=-5.189),随年龄增大图像质量略有下降并呈低度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C=0.175);③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并低度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C=0.238);④钙化程度增加图像质量有所减低,两变量之间呈低度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C=0.259);⑤随体重增加成像质量减低,两者间低度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C=0.262);⑥对比剂注射流速越大、总量越多图像质量越好,注射流速、流量与图像质量之间分别有中度关联性和低度关联性(pearson列联系数C=0.469;C=0.304);⑦随流量/体重比增加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两变量之间呈弱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C=0.169);⑧各血管单元之间和距主动脉开口距离之间成像质量没有差异(X2=6.729,Z=-0.821)。 2.对比分析34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定量诊断结果:476个血管单元中425段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①与“金标准”SCA结果的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33,中度一致;②判断轻微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52%、96.30%、52.00%、96.89%:轻度狭窄为80.00%、98.27%、66.67%、99.13%;中度狭窄为62.96%、99.17%、85.00%、97.29%;重度狭窄为65.22%、100.0%、100.0%、97.98%;闭塞84.62%、100%、100%、99.52%;全部101处狭窄及闭塞病变检出88处,检出率为87.13%;③对≥50%狭窄的诊断一致性,kappa=0.829,为相当满意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3.对病变成像定性诊断评价结果:正常血管表现为光照强度一致、环形管腔均匀、内膜光滑、伪彩一致;软斑块从伪彩色上难以与管壁区分,但可见管壁变形、失去正常的环形结构;狭窄病变表现为管腔不同程度丢失;闭塞病变表现为盲端,成“白幕”样:溃疡斑块,表面毛糙,成“火山口”样改变;多视窗定位图像帮助下检出钙化呈光滑的“肉柱状”或坡形“圆顶状”凸起、光照增强;对冠脉支架能探查到支架处光亮度明显增强。 结论: 1.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重复性好、无创伤性及价格低廉的检查方法;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屏气训练是前提,控制心率、纠正心律失常、设置合理的对比剂总量、注射流速及优选重建相位窗是获得良好质量图像的重要条件,性别、年龄、体重、钙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相互制约;90。视角时的视野更符合冠状动脉血管的腔内观察要求。 2.对狭窄性病变的定量诊断与SCA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随狭窄程度的加重诊断效能增强,对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均在96%以上。 3.CTVE能够直观地、清晰地展示冠状动脉多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定性和定量研究冠状动脉腔内形态学病变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