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MMP-9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6h】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MMP-9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缺血后血管再生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tance,IT)是指经过短暂不引起脑梗塞的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而对随后的严重缺血起到保护作用的现象。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研究缺血预处理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后VEGF、MMP-9以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从组织形态学方面探讨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114只健康成年雄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IP+PMCAO)、对照组(单纯PMCAO)、假手术组(SS+PMCAO)、正常对照组。给予大鼠短暂的15min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作为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后48h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MCAO)模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4h行VEGF、MMP-9、CD34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进行缺血预处理与非缺血预处理者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和组织学改变的对比研究。 结果:1.缺血预处理显著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再次缺血时脑含水量,降低脑水肿程度。2.光镜下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3.免疫组化定性半定量结果:实验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4hMMP-9免疫活性明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减轻(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缺血预处理对其后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并减轻脑梗塞后缺血性神经损害的程度;2.缺血预处理明显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MMP-9的表达,增加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加,表明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与脑梗塞后MMP-9-VEGF、微血管密度表达改变密切相关;3.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是通过保护脑血管、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而起作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