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6h】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以了解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40例ASAI或Ⅱ级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5ml);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相同。术后两组患者均以氟比洛芬酯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术后镇痛效果。分别在术后2h、6h、12h、24h和48h行VAS评分,记录术后经胸部和腋窝两处引流渗液总量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30分钟、手术开始后2h、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5天五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的百分比及CD4+/CD8+值。
   结果:⑴两组患者间的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镇痛:两组间术后2h、6h和12h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48h的VAS评分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术后经胸部及腋窝引流渗液总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氟比洛芬酯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2例(10%),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1例(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间的CD3+、CD4+、CD8+、CD4+/CD8+及CD16+CD56+的麻醉前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及CD16+CD56+在手术开始后2h明显下降,在术后1天降至最低,在术后2天开始恢复,与各自相应的麻醉前基础值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5天CD3+、CD4+及CD4+/CD8+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CD56+未恢复,仍低于麻醉前基础值,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氟比洛芬酯组CD3+CD4+及CD4+/CD8+在术后1天下降幅度较小(P<0.05),CD16+CD56+在手术开始后2h和术后1天下降幅度较小(P<0.05)。两组各时点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术后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②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