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D-10疾病分类本地化策略研究
【6h】

ICD-10疾病分类本地化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特定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医学知识组织系统。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ICD-10。ICD-10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卫生信息化、医疗保险等领域广泛实施与应用,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由于不同国家的语种、地域特征、临床实践案例存在差异,在应用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皆对ICD-10的内容进行了本地化的改造,以期适应本国的病案管理与医疗保险的应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泰国、韩国等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本地化修改版本,美国在2013年正式启用6位编码的ICD-10。 相对而言,ICD系列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且国内存在大量地方性疾病,在ICD-10编码中无法匹配,因此不同地区在应用时分别进行了本地化改造,造成各地区的编码不统一的现象,实际应用中与国内临床实践的对接出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对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造成了困难。 一套规范有序的统一的ICD-10本地化版本对于提升国内卫生信息化水平、实现医疗数据共享、推动国内医疗改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厘清ICD系列的发展历程、编码原则,并对ICD-10本地化的国内外做法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进行ICD-10本地化统一改造的原则与方法、适用模式与基础框架,以期为国内实施ICD-10本地化统一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研究以大量的文献调研与文献计量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咨询对国内ICD-10的认知、使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与ICD本地化改造的关系,探讨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向。研究结果从ICD-10本地化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基于具体问题的应对策略,构建了ICD本地化工作的基本框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ICD-10本地化的大体原则,即为实现国家卫生数据上报的共享性原则、为实现数据深度利用与挖掘的名称标准化原则以及为适应医疗改革的兼容性原则;从编码空间拓展方式、编码粒度、疾病分类名称的确定、疾病分类名称与细目的对应、字典库的建立、机构建设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ICD-10本地化可行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兼顾政府-医师-编码三个角度的ICD-10本地化基础框架,保证了ICD本地化版本与WHO ICD-10的统一,提升了临床医师提供ICD-10编码必需材料的方便性,保障了编码人员快速准确编码的实用性。

著录项

  • 作者

    吕传禄;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 学科 情报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洪欣;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放射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关键词

    疾病分类; 本地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