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程序性降压后认知结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程序性降压后认知结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程序性降压后认知功能结局的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程序性降压后认知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表

附图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通过对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进行程序性降压,研究程序性降压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研究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程序性降压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1.收集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程序性降压治疗,对照组不予以降压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并采用上海北辰软件有限公司的认知功能检测仪进行MMSE、MoCA、HIS、HAMD量表检测,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复测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差异。
  2.随访3月、12月,研究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脉压在程序性降压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发挥作用。
  结果:
  1.基线时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MSE及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月时对照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2.23±4.52)、(19.41±4.62),实验组为(24.90±3.58)、(22.39±4.08),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12月时对照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0.74±4.57)、(18.23±5.10),实验组为(25.44±3.79)、(22.31±4.29),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
  2.3月时对照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5.0%,实验组为19.2%,对照组发病率高于实验组(P<0.05)。12月时对照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55.0%,实验组为28.8%,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
  3.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间性别构成比、房颤、高脂血症无差异(P>0.05);两组间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脉压、程序性降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存在差异(P<0.05),将有差异的危险因素引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糖尿病被剔除,程序性降压、高受教育年限为保护性因素,年龄、脉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为危险因素。
  4.随访程序性降压组患者至3月、12月,入院时高尿酸血症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P<0.05);C-反应蛋白增高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C-反应蛋白正常组(P<0.05);脉压增高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非脉压增高组(P<0.05)。
  研究结论:
  1.程序性降压可能会改善急性期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3月、12月的认知结局,降低3月、12月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2.年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脉压为急性期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障碍的危险因素,程序降压、高受教育年限为保护性因素。
  3.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脉压与程序性降压后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研究意义:
  该实验研究了程序性降压对认知功能结局的影响,并对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真实、详尽的临床资料,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程序性降压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