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胺受体H2R/H4R调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
【6h】

组胺受体H2R/H4R调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HSP,作为儿童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血清内大量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目前已证实该病的发生同Thl/Th2分化失衡有关。 组胺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其生物学作用现已被广泛研究。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T辅助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起到了免疫调控的作用。其中H2R活化后可通过上调IL-10、下调IL-16抑制Th1、Th2反应。而H2R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除了抑制胃酸、消化酶的分泌等作用外,还可通过阻断T细胞的H2受体,促进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2,增强Th1功能,抑制Th2功能。而较新发现的H4R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DC细胞膜上H4R的活化可以调控分化T辅助细胞,H4R可以通过作用于DC促进人和小鼠Th2细胞极化,影响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在哮喘小鼠体内,H4R特异性抗体JNJ7777120可作用于DC,显著减少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IgE水平。 研究发现,组胺受体在多种变态反应中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组胺受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新进展,推测在同样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HSP中,H2R及H4R是否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从现有H2R及H4R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机制来看,主要是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发挥作用。如果H2R及H4R参与了HSP的免疫反应,是否也是通过类似的途径作用于HSP的免疫应答,H2R及H4R是否可通过影响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干预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多方面参与HSP的发生发展,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HSP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本院收治HSP患儿的临床特点,观察H2R及H4R在HSP患儿体内的表达情况,通过趋化因子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研究H2R及H4R在儿童HS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H2R及H4R拮抗剂在HSP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1.总结126例HSP患儿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免疫学指标表达情况,对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病人临床表现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2.检测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H2R及H4R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按照不同临床表现,将急性HSP患儿分为单纯皮肤组,非肾脏混合组及肾脏受累组,检测不同临床表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H2R及H4R的表达,并进一步观察其在皮肤及肾脏病理组织中表达情况;3.检测HSP患者H2R及H4R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XCL16、CCL17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p-STAT1相关性。4.观察H2R及H4R拮抗剂对HSP患者PBMC上p-STAT1表达的影响;检测HSP患者PBMC中抗原提呈细胞标志性分子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体外活化和诱导得到DC,加入组胺,组胺+H4R拮抗剂JNJ7777120进行分组培养,并以PBS为空白对照,检测DC的H4R和p-STAT1以及上清中CCL17及CXCL16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的126例患儿男女比例为0.91∶1,年龄范围2.5~20岁,平均年龄为9.85±4.73,5-10岁年龄段是明显发病高峰,季节上相对集中于10-12月;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约37.30%的患者在发病前2周内有呼吸道感染史,另外专门针对无诱因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59例病人中有15例在入院首日检查中发现血常规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体格检查发现存在呼吸道感染表现;从临床表现方面,首发症状有皮疹损害的有110例(87.3%),以下肢为主,以单纯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有58例(46.03%),首发为无肾脏累及的混合型有54例(42.86%),首发有肾脏损害的有14例(11.11%)。但在整个病程中所有的患儿均出现皮疹,最终有肾脏损害的增加到49例(38.89%),其中17例为肾炎/肾病综合征,25例表现为非肾病性的少量蛋白尿和血尿,有15例表现为单纯性血尿。其中10-15岁肾脏受累比例明显较其他年龄段高。出现伴发症状的时间平均为7天左右,皮疹出现约3天,肾功能异常出现约10天左右。在免疫功能方面,HSP患儿CD4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且在各临床分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SP患儿IgG、IgA、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IgM和C3的水平无明显差别(P=0.707,P=0.842),在各临床分组之间,单纯皮肤组的IgG和IgA水平明显低于肾脏受累组(P<0.01,P=0.045),但在肾脏受累组与非肾脏混合组之间无明显差异,IgE在三组不同临床分型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2.急性期HSP患儿体内PBMC上H2R及H4R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组(P=0.00),其中肾脏受累组中H4R的表达显著高于另外单纯皮肤组和非肾脏混合组(P=0.00,P=0.008),而单纯皮肤组与非肾脏混合组在H4R的表达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2R的表达三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经皮肤病理检查发现,急性期H4R高表达于血管周围炎性细胞,而H2R则几乎无表达。经过治疗后取陈旧性皮疹处皮肤组织,发现H4R少许非特异性表达。在肾脏组织中发现,肾脏受累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明显H4R表达,少许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核可见着色,阳性表达率为84.6%,而健康对照组中仅少许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淡染,即没有表达,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3.HSP急性期患者的CXCL16、CCL17mRNA及蛋白水平较缓解期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组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两种因子的表达与H2R及H4R呈正相关;p-STAT1在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最高,较缓解期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STAT1蛋白含量表达与H2R及H4R呈正相关性。 4.患者PBMC体外分组培养后发现,组胺处理后p-STAT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加入H2R和H4R的拮抗剂后,p-STAT1的表达明显低于组胺处理组(P<0.01),其中加入H4R拮抗剂后,p-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期组CD80的表达低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体外诱导培养DC,经组胺刺激后,DC的p-STAT1和H4R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6和CCL17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加入H4R阻断剂JNJ7777120后,以上四种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其中CXCL16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1.HSP发病最主要的诱因仍然是感染,且隐匿性的感染不容忽视。相较于其他临床症状,肾脏受累一般较为隐匿,因此对于疾病早期,尤其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仍有必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HSP患儿的免疫功能大多都有明显的紊乱,主要表现为CD4/CD8比值下降,IgG,IgA,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T细胞功能紊乱在HS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进展方面并未发现明显作用,外周血IgA的水平与是否累及肾脏无明显相关性。 2.H2R及H4R参与了HSP急性期炎症的发生发展。与H2R相比,H4R可能在HSP急性期肾脏、皮肤等局部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更重要作用,H4R在肾脏的高表达有可能关系到HSP的肾脏损害。 3.HSP急性期患儿PBMC中抗原提呈细胞Th2类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上调,p-STAT1含量升高,趋化因子CXCL16和CCL17分泌增多,且与H2R及H4R的表达呈正相关性。H2R及H4R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参与HSP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4.组胺刺激后DC的p-STAT1和H4R的蛋白表达增高,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6和CCL17亦明显增多,而加入H4R拮抗剂后,组胺的作用被明显抑制。H4R的激活与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存在相互促进的联系,其表面组胺受体H4R活化后可促进趋化因子的产生,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上调p-STAT1的表达,进而导致T/B淋巴细胞的活化,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参与HSP的发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