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术式治疗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6h】

不同术式治疗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病例入选标准

3、性别与年龄

4、术前准备

5、手术方法

6、术后处理

7、随访与主要观察指标

8、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随访时间与结果

2、主要并发症

3、不同手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讨论

1、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手术疗效

2、腰椎失稳的发生及内固定的必要性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采用4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L4/5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对比分析,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行手术治疗的L4/5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中纳入研究并获得随访的14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腰椎管开窗髓核摘除组(A组,45例)、腰椎管开窗髓核摘除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组(B组,28例)、腰椎管开窗髓核摘除X-stop内固定组(C组,23例)及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组(D组,50例)。男8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岁,病程3d-10年;女66例,年龄23-48岁,平均(40.6)岁,病程7d-8年。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片、过伸过屈位片、CT、MRI检查,其中右侧突出66例,左侧突出80例,包容性突出126例,游离型突出20例,纤维环钙化14例,病变间隙变窄11例。4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习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日、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随访方式包括:书信、电话和门诊复查等。随访12~58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评定按照 JOA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评估,根据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的评分,计算改善率来评价疗效。治疗后评分改善率计算公式为:[(末次随访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100%。改善率对应疗效判定标准为:改善率≥75%时为优,50%≤改善率<75%为良,25%≤改善率<50%为可,<25%为差。对比四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改善率等指标。Modic改变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未列入此次研究范畴。
  结果:
  4组术前JO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术后JO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0.05),D组与A、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术式治疗L4/5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分布为:A组:88.88%;B组:89.28%;C组:91.30%;D组:92.00%;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对于L4/5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明确、严格把握适应征、精细的操作和良好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4种手术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4种不同术式的优良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腰椎管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加用内固定治疗(融合或非融合)并不能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需严格把握适应征。
  3、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以其微小的创伤、清晰的术中视野、快速的术后恢复以及确切的疗效,成为更好的手术选择。
  4、在不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案应该首选腰椎管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